麗水遂昌探索青年入鄉共創模式

江敏、朱敏、黃綺賢

日前,在麗水市遂昌縣王村口鎮文旅驛站,一場特殊的文創產品設計“頭腦風暴”火熱進行。15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設計師、自媒體人、產品經理等數字遊民圍坐一堂,分享設計成果與靈感。此前,該數字遊民團隊在王村口鎮開展了爲期一週的“紅韻新生·旅居共創”活動,運用數字思維對浙西南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生態資源進行創新詮釋。

“我們把王村口的竹編工藝與紅色文化結合,設計出一款包含DIY竹編小禮盒和陶瓷竹節杯在內的‘挺進師茶禮盒’。”數字遊民楊嘉穎展示的文創成果,既活化利用了當地的竹資源,又承載着非遺技藝與紅色精神的傳播價值。短短一週,團隊就爲當地“定製”了11項文旅體驗設計及文創產品。

“後續,我們會通過‘分成制’合作方式,將其中一部分優秀的共創成果轉化爲長效化的文旅產品,推動形成可持續的青年入鄉共創模式。”王村口鎮副鎮長徐志健表示。

近年來,伴隨數字化與逆城市化浪潮,數字遊民羣體快速崛起。遂昌敏銳把握這一人才流動新趨勢,創新打造“短期旅居+在地共創”模式,並於2024年12月建成全市首個數字遊民基地——湖山Cohere青年共創社區。

這座數字遊民社區用地面積達8190平方米,集住宿、辦公、休閒於一體,4幢建築錯落分佈,社區共享廚房飄出咖啡香氣,露天討論區隨處可見青年們熱烈研討。自2024年底啓用以來,這裡已接待數字遊民2800餘人次,45個面向數字遊民的房間入住率達100%。

從事AI互動設計的數字遊民李樂軍是湖山Cohere數字遊民社區中的一員,他坦言,遂昌提供的低成本創業環境、在地化社交網絡,讓他們獲得了事業發展的新支點,所以也想積極融入本地,與鄉村碰撞出新的火花。

爲了讓數字遊民從“遊”到“留”,近年來,遂昌相繼推出十方面助力青年發展的“遂青十條”、迭代升級人才政策,構建起從創業扶持到社羣運營的全週期服務體系,爲包含數字遊民在內的廣大留遂青年量身打造發展生態。同時,積極開展“數字遊民看遂昌”“數字遊民學院”等在地共創交流項目,並逐步在各個鄉鎮建立起一批數字遊民共創實踐基地,讓青年人才留得住、幹得好。

“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出各類共創資源,謀劃數字遊民創業大賽、百名遊民進百村等在地共創項目,讓數字遊民團隊真正成爲撬動鄉村振興和縣域發展的關鍵變量。”遂昌團縣委副書記朱建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