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無人駕駛出租車”商業化落地,記者實測:收費不貴、技術進階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閉幕一週後,上海街頭悄然掀起一場智能出行革命。
8月1日,隨着小馬智行等企業首批主駕無人出租車正式開啓收費運營,全球首個超大型城市自動駕駛商用時代啓幕。在上海街頭,白色車身、車頂有醒目旋轉式激光雷達的小馬智行以及蘿蔔快跑等品牌紛紛涌現。
無人駕駛出租車安全性如何,能否應對複雜路況,價格貴嗎?針對這些問題,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歷時一週,在上海世博園、浦東金橋、嘉定安亭等多個場景實地體驗自動駕駛無人出租車,見證了其從試驗場到真實街區的跨越。
政策破冰,多品牌無人駕駛出租車涌上街頭
7月26日,在第八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牌照發放,小馬易行科技(上海)、百度智行科技(上海)、賽可智能科技(上海)、文遠知行WeRide等8家公司爲首批獲准企業。
上海街頭行駛中的無人駕駛出租車。
這一政策被視爲自動駕駛領域的分水嶺——企業首次被允許在限定區域內提供主駕無人的收費服務。名單中,小馬智行、百度、上汽等科技企業與錦江、大衆、強生等傳統出行服務商同臺,形成了“技術+運營”的產業協作新模式。
記者在浦東金橋、嘉定安亭等“無人駕駛出租車”運營區域的街頭髮現,路面上已有不少“無人駕駛出租車”正在運行。
2024年11月27日,小馬智行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創下2024年美股自動駕駛最大IPO,摘得“Robotaxi第一股”。
其實去年的11月初,小馬智行就已經宣佈與北汽新能源達成L4無人駕駛車型開發技術合作。根據協議,雙方合作研發全無人Robotaxi車型,當時計劃於2025年推出。
而這次落地的車輛以此前已成熟測試的雷克薩斯RX 450h車型爲主。
去年,百度旗下的無人駕駛出租車“蘿蔔快跑”一度成爲網友熱議焦點。其官網顯示,蘿蔔快跑已在11個城市開放示範運營。今年以來,蘿蔔快跑加速全球佈局。近日,蘿蔔快跑與Uber達成合作,將數千輛無人駕駛汽車接入Uber全球出行網絡。
上海街頭的無人駕駛出租車。
“牌照不是終點,而是責任起點。”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汽車產業處處長韓大東曾透露,上海將有序擴大自動駕駛的開放區域,未來實現浦東新區全域開放(不含陸家嘴等重點區域),同步推動奉賢、閔行等區域開放。
實測小馬智行:可應對複雜大型會展現場路況,價格與普通出租車一致
7月27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場館外的世博園區展開首次體驗“無人駕駛出租車”。下午2時的世博大道正處於進入會展現場的人流、車流交織的高峰:國展路口每分鐘超百輛電動車穿行,部分道路臨時施工,僅剩單車道通行,世博源購物中心出口更因大批入場、散場觀衆變成“移動障礙迷宮”。
記者在上海世博園附近道路體驗小馬智行無人駕駛出租車。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俞金旻攝
當“小馬智行”車輛沿世博館路以40km/h行駛時,右側公交站臺突然竄出一輛外賣電動車。貝殼財經記者在車內顯示屏看到,車輛攝像頭判定其運動軌跡後,車輛迅速向左微調方向,保持1.5米橫向距離避讓,全過程未觸發急剎。
在一處臨時施工區域,地面標線完全消失。面對左側公交車與右側工程圍擋的“夾擊”,車輛依據前車軌跡生成虛擬車道,以5km/h低速跟進。在世博園3號門出口,多名行人從不同方向橫穿馬路。車輛採用“漸進式降速”策略,在人行道前等候行人通過,平滑融入人流。
小馬智行“無人駕駛出租車”在上海世博園附近道路左轉禮讓行人。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俞金旻攝
在車內,貝殼財經記者還測試了“在線客服”是否在線。當記者點擊屏幕呼叫客服後,不到十秒鐘,得到了接聽,並回答了記者所提出的一些疑問,工作人員表示,只要車輛在運行階段,他們可以實時監控車輛軌跡,爲乘客提供必要的服務。
8月1日10時,貝殼財經記者在浦東金橋體驗收費“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通過“小馬智行”微信小程序下單後,10分鐘內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抵達,車頂的旋轉式激光雷達與翼子板處的6枚攝像頭格外醒目。記者掃描小程序動態碼解鎖車門,輸入手機尾號登車後,後排座椅的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乘客狀態,提醒記者繫好安全帶。貝殼財經記者也進行了測試,在等待紅綠燈時,記者解開了安全帶,這時候車輛緩停不起步,並通過車內顯示屏和語音提醒記者繫好安全帶。在路口轉彎時,車輛展現出超越人類的決策能力,當左轉綠燈僅剩3秒時,系統放棄搶行,選擇多等待一個信號週期。
貝殼財經記者測試發現,目前“無人駕駛出租車”計價與上海普通出租車一致,起步價(里程3公里)14元,超起步價里程運價爲2.7元/公里,載客運距行駛超過15公里後單價按3.6元/公里計算。
蘿蔔快跑實測:等待時間超20分鐘,相比去年技術精進
記者從蘿蔔快跑運營公司獲悉,此次頒發示範運營牌照後,上海用戶可以在金橋、花木、世博等浦東重要功能片區,進行體驗。
8月1日下午,貝殼財經記者轉場至嘉定安亭測試百度蘿蔔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13時20分下單後,系統預估等待時間18分鐘,實際耗時27分鐘。接單“無人駕駛出租車”車輛需從7公里外駛來。
8月1日,記者在上海嘉定區安亭鎮呼叫“無人駕駛出租車”,等待約半小時。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俞金旻攝
對比一年前貝殼財經記者在同路同品牌進行的測試,當時蘿蔔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還在車內配備了安全員,不是真正意義的無人駕駛,這次主駕已無安全員。同時,一年前車輛在路口急剎,掉頭時需要安全員人工接管等問題,在一年後的版本體驗中,大部分技術問題已解決,例如在連續彎道中,車輛始終保持30km/h勻速。
在嘉定區安亭鎮一商場門口,因停車點被違停車輛佔據“無人駕駛出租車”被迫停在第二車道。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俞金旻攝
但在測試中,貝殼財經記者也突遇意外狀況,“無人駕駛出租車”打車預設的目的地墨玉南路一商場門口指定站點,但站點被多輛卡車佔據。“無人駕駛出租車”車輛在嘗試繞行失敗後,系統反覆進行計算無果,最後車輛被迫在路口第二車道停車,系統顯示已抵達停車點,記者被迫在車道下車,算法背後的安全性值得商榷。
車內安全提醒。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俞金旻攝
從自動駕駛到無人駕駛,上海出租車進階
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顧名思義是指由自動駕駛技術驅動的出租車,無需人類駕駛員,依靠傳感器、人工智能和高精度地圖等技術實現自動行駛、導航和決策。全球範圍目前Waymo與蘿蔔快跑已經實現Robotaxi的規模化。特斯拉、Zoox還在商業化初始階段。小馬智行2024年Robotaxi收入5300萬元(佔比9.7%),文遠知行2024年Robotaxi收入增長153%。
2018年以來,上海以企業測試應用需求爲導向,以區域交通出行特徵爲依託,分階段、分批次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打造了嘉定、臨港、奉賢、金橋等四個各具特色的示範區。但這些示範區更多還是以技術驗證爲主,當時對廣大市民乘客而言,“未來車”離自己的生活還很遠。
直到去年記者測試時,當時的出租車還只能稱爲自動駕駛,因爲車上配備了安全員。但時隔一年,無人駕駛真正落地,從試驗場駛入了真實街區。
今年3月18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對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做出第三批擴容,助力上海智慧交通邁向新高度。根據《關於劃定浦東新區第三批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的通知》文件公佈,此次浦東新增自動駕駛測試道路覆蓋張江、世博、花木三個區域,地面道路共583條、758.62公里。這使得浦東開放自動駕駛地面測試道路的里程突破1000公里,連通了金橋、張江、世博、花木、浦東機場等重要區域,也使得智能網聯汽車可活動範圍增加。
目前,上海浦東已經高標準建設了1000公里高級別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環境,形成全域覆蓋、場景豐富的測試環境,爲應用落地提供規模化驗證平臺。隨着浦東新區第三批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的開放,上海市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里程已突破2700公里,範圍覆蓋包括部分內環範圍的中心城區。
上海街頭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正迎着朝陽駛向商業化落地元年,而當激光雷達捕捉到黃昏的最後一縷餘暉時,這座城市悄然寫下了一份未來交通的東方答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