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零陵:深耕土特產,打好特色牌
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農業品牌建設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湖南零陵區積極引導各地依託不同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培育一批獨具地域特色、承載文化內涵的鄉土特色產品,打造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農產品品牌,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近日,在零陵區南津渡街道香零山生態農業園產業園,許多市民遊客在果園裡採摘陽光玫瑰葡萄,工作人員通過平臺推銷陽光玫瑰葡萄和香零山白桃產品,下單的網民接連不斷。
“我們依託特定的土壤、氣候條件和標準化種植技術,種植的葡萄在果形、口感等方面皆爲上乘品質,市場銷量和品牌認可度逐年提升,產品遠銷。”香零山村支書胡昌平說起村裡的陽光玫瑰葡萄,滿心歡喜。
近年來,南津渡街道創新採用“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推進種植規模化,種植“陽光玫瑰”“香零山白桃”“南津渡脆李”等特色農產品。在銷售端,街道通過拓展社區團購、直播電商等新渠道,整合冷鏈資源,實現錯峰銷售,構建從“田間地頭”到“終端貨架”的全鏈條流通體系,切實解決了農戶的後顧之憂。
目前,街道3個村種植陽光玫瑰、香零山白桃等特色水果500餘畝,輻射帶動100餘名農民增收,全產業鏈綜合年產值近500萬元。從“小果園”到“大產業”,南津渡街道用水果“串”起了一條“富民大道”,打造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的“強勁引擎”。
南津渡街道的成功,是零陵“土特產”品牌化發展的生動註腳。近年來,郵亭圩鎮以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爲目標,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協同機制,持續擴容優質大米種植、雜交稻等,同時,該鎮以"三湘護農"爲契機,聚焦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督促相關部門做好技術培訓、生產指導、產銷對接等工作,加強對優質稻等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等工作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產業發展中的各環節、全要素,開展源頭、過程、末端全鏈條“跟蹤式”監督,爲鄉村振興賦能增效。據悉,該鎮通過政府領導和大戶示範,年優質稻種植達2.5萬畝,雜交制種2萬畝。
在位於的郵亭圩供銷社內的永興大米加工廠,生產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高效運轉,金黃的稻穀經過脫殼、篩選、拋光等工序蛻變爲精米,再經過灌裝、封袋、分裝、發貨等環節銷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郵亭圩鎮培育了“郵亭圩優質大米”“高山野生茶”等品牌6個,擁有稻米加工企業8餘家,集種植、收購、深加工等於一體的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郵亭圩優質稻米品牌效益逐漸顯現。
截至目前,全區現有農產品品牌總數86個,其中,全國馳名商標2個,省著名商標7個,市知名商標2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個,綠色食品31個,擁有水口山牛扣、水晶巷醬板鴨、大慶坪禾花魚、文雷村乳鴿、鄉土地標菜名單。
“今年以來,我區通過挖掘‘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提高‘產’的效益,積極培育特色品牌。”零陵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海明表示,下一步將精準定位市場需求,推動農業從“品質優勢”向“品牌優勢”跨越,爲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殷娜 唐洪波 唐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