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疾控專家:從疫情嚴重地區回鄉,建議健康監測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高煜棋 通訊員 喬木 劉成琳 曹愛民

7月8日,廣東佛山市順德區監測發現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該市各級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專業力量,全力開展防控工作。至8月3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透露,該省基孔肯雅熱快速上升的勢頭已經得到了初步遏制。但目前也有一些其他省份監測出輸入性病例,防控工作需要繼續發力。

截至目前疫情形勢如何?湖南省將怎樣應對?8月8日,記者展開調查採訪。

【疫情動態】

快速上升勢頭已遏制

自基孔肯雅熱疫情發生以來,廣東佛山順德通過多種手段,築牢羣防羣控嚴密防線。

根據通報,8月4日,佛山市新增報告病例194例;8月3日,新增報告病例216例;8月2日,新增報告病例258例;8月1日,新增報告病例333例。

截至8月6日,日新增確診基孔肯雅熱病例數已經連續7天呈下降趨勢。但疫情出現外溢,廣州、東莞、深圳等地有報告病例,一些外省城市也報告了輸入性病例。

日前,全國各地都在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和風險點位消殺,科學有效滅蚊防蚊避蚊。

記者從湖南省愛衛辦瞭解到,我省也同步印發了《關於加強夏秋季愛國衛生運動的通知》《關於加強登革熱流行期間愛國衛生運動的通知》及《關於進一步做好愛國衛生運動強化基孔肯雅熱防控工作的通知》,着力推進環境整治、病媒防制和健康科普宣教,強化重點傳染病防控措施。

全省各地迅速響應,一場覆蓋城鄉、聯動部門、全民參與的“防蚊滅蚊”行動已經全力展開。

【專家研判】

基本可以判定疫情的流行、達峰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發佈《基孔肯雅熱診療方案(2025年版)》內容,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基孔肯雅熱的本地傳播。

我國白紋伊蚊分佈範圍廣泛,適合病毒快速傳播的蚊媒活躍期長,存在“輸入性病例—本地傳播流行”模式。

隨着疫情的波動,能否判斷這波疫情何時達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氣候變化與健康全球聯盟主席劉起勇表示:“由於病毒在蚊子體內,它需要繁殖發育、再繁殖擴增,到唾液腺後纔有傳播力,這就是外潛伏期。”再加上人感染後也有潛伏期,所以基孔肯雅熱要比一般傳染病複雜一些,在判定它的流行、達峰等方面會相對困難一些,同時,在控制疫情時也會出現滯後現象。

“但只要我們是按照蚊媒傳染病防控的策略和措施來加強防控,還是基本能判定。”劉起勇表示。

【疾控提醒】

從重點地區返鄉建議做好監測

在應對基孔肯雅熱疫情時,對於發熱病人如何處理?湖南省疾控中心傳防所所長鄧志紅介紹,針對有可疑症狀的發熱病人,要及時開展病原學篩查,儲備檢測試劑,同步廣泛宣傳預防方法,對輸入病例住院隔離,並進行嚴格防蚊滅蚊措施阻斷傳播。

鄧志紅表示,暑期人員流動大,建議佛山等重點地區返鄉的人員,尤其是有蚊蟲叮咬史的人員,回來之後做好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

如果這段時間有發熱、渾身肌肉痠痛、關節痛、皮疹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去,並主動和醫生說清楚自己有疫情區域的旅居史,便於及時開展病原學的篩查,及時開展有效的防控。

鄧志紅提醒,醫療機構也要主動提高敏感性,對於有發熱、皮疹、關節痛等症狀的病例,諮詢一下流行病學史,對於有高流行區旅居史的患者,需要及時排查。

【出行提醒】

近期前往流行地區旅遊請注意這些事

當下正值暑期,外出旅行探親的人員增加,人流量大,基孔肯雅熱傳播的風險也增加。湖南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主任技師黃誼對此進行提醒。

出發前:旅行者需查閱目的地國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瞭解哪些地區正在發生暴發疫情或存在較高的基孔肯雅熱感染風險。

出行時:宜攜帶含有避蚊胺、埃卡瑞丁、檸檬桉油、對薄荷烷二醇等活性成分的驅蟲劑,並按照說明使用。也可使用經0.5%氯菊酯處理的衣物和裝備,使用蚊帳、穿寬鬆的長袖上衣和長褲。

返程後:旅行歸來後,若出現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或皮疹症狀,請及時就醫,並說明旅行時間和地點,以儘快得到診治。旅行結束後2周內仍需預防蚊蟲叮咬,確保旅行者不會因隱性感染,將基孔肯雅熱、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等病原體帶回,導致本地傳播。

名詞解釋

基孔肯雅熱是什麼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以發熱、皮疹、肌肉和關節疼痛等症狀爲主要表現的發熱性疾病,主要經伊蚊叮咬傳播。該病對人類健康有較大損傷,急性症狀一般持續約兩週,部分患者可能有持續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慢性多發性關節炎等後遺症狀。

“基孔肯雅”一詞來自非洲坦桑尼亞南部方言,意爲“令人彎腰屈背”,描述了患者因關節劇痛而彎腰的姿態。1952年,坦桑尼亞南部尼瓦拉地區首先出現基孔肯雅熱疫情,20世紀五六十年代,泰國曼谷也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2004年以來,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很多國家都報告了基孔肯雅熱病例,每年全球約有100萬人罹患該病,死亡率最高可達0.1%。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基孔肯雅熱的本地傳播,大規模暴發和零星病例主要發生在美洲、亞洲和非洲。2025年1月至6月,已有14個國家或地區報告了約22萬例基孔肯雅熱病例和80例死亡病例。

我國於2008年首次發現輸入性病例,曾在廣東和雲南等地引發本地疫情,尚未形成穩定的疫源地。

2025年7月,廣東佛山發生輸入病例引發的本地傳播疫情,目前疫情形勢在進一步的防控中。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