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全域推進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8月11日,湖北十堰舉行丹江口庫區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項目集中籤約儀式。庫區7條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通過市場化交易實現價值轉化,總交易金額約2500萬元,同步獲得銀行意向授信1億元。
作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十堰市肩負着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重大政治責任。多年來,十堰市始終將水土保持作爲守護水安全的生命線常抓不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03平方公里,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丹江口水庫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以上。建成茅箭區茅塔河、鄖陽區櫻桃溝等一批“山青、水淨、村美、民富”的生態清潔小流域,植被覆蓋度高、水源涵養能力強、水質淨化效果好,成爲優質水土保持生態產品的“搖籃”和穩定輸出地,爲持續開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奠定了堅實的生態本底。
本次集中籤約選定茅箭區茅塔河、鄖陽區櫻桃溝、丹江口市浪河、竹山縣太和、房縣長峪河、武當山特區瓦房河、鄖西縣天河等7條小流域,基本覆蓋丹江口庫區核心區域,交易產品類型既包括依託良好水土保持環境產出的物質供給產品(如特色農產品、優質林產品、生態水面養殖等),更拓展至文化服務產品(如水利風景區觀光、生態研學、特色文旅等),共涉及10餘種具體業態。
轉化收益將形成多贏格局:一部分收益反哺用於小流域水土保持設施的再投入和維護;一部分投入鄉村振興,助力強村富民;另一部分作爲羣衆直接經濟收益。這一模式有效盤活了水土保持資源資產,拓展了水土保持投融資機制改革的新途徑,爲全省水利“三資”改革蹚出了新路、積累了寶貴經驗。
由於前期治理工作紮實,建成的生態清潔小流域生態本底優良,丹江口市浪河、武當山特區瓦房河、鄖西縣天河等部分小流域在治理完成後實現價值轉化,實現了“治理見效即轉化”的有效銜接。這成功將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態成效快速轉化爲看得見、摸得着的經濟價值,形成了“保護促發展、發展反哺保護”的良性循環。
本次集中轉化探索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金融護航”的水土保持生態產品投融資機制。水利部門前期投入水土保持資金約1.87億元用於7條小流域治理,本次轉化交易有效撬動社會資本投入1132萬元,約佔交易總金額的47%。同時,參與轉化的企業獲得銀行授信1億元,爲後續發展注入強勁金融活水。(孟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