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博物館煥新服務矩陣 千年文物“活”化賦能文旅融合
4月30日,迎接“五一”文旅高峰,湖北省博物館系統啓動服務能級提升專項行動,通過時空延展、展陳創新、科技賦能三維發力,讓沉睡文物煥發時代生機。據湖北省文旅廳數據顯示,全省23家一級博物館預計接待量同比提升40%,夜間觀展預約量創歷史新高。
湖北省博物館首創“白+夜”雙軌運行模式,5月1日至4日開放夜場至20時,同步聯動宜昌、荊州等6地市重點博物館實施“提前開館+彈性閉館”機制。武漢地區創新推行博物館集羣錯峰休整制度,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漢博物館等場館自4月28日起實施分時段輪休,有效均衡客流分佈。
全省推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展”等15個原創特展,其中荊州博物館“從紀南城到荊州城”考古成果展首度系統呈現楚文化演進脈絡,鍾祥博物館明代琉璃構建特展解密帝王建築密碼。湖北省博物館集結20餘家文博機構300餘件珍品,實證長江文明在中華文明共同體構建中的歷史貢獻。
“穿越青銅紀”VR體驗項目實現越王勾踐劍等鎮館之寶的數字化重生,觀衆可通過體感設備與編鐘進行聲紋交互。武漢革命博物館推出《監委主席王荷波》等紅色主題沉浸劇場,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首創青銅文化博物館戲劇,構建“可觸摸的歷史”體驗場景。
“荊楚瑰寶”主題專列攜百件文物影像駛入武漢地鐵網絡,動態展示曾侯乙尊盤等文物紋飾細節。
湖北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服務升級是對“讓文物活起來”理念的實踐深化,藉助數字技術突破文物闡釋邊界,構建起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化服務新生態。(鄂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