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一哥,何以至此?
2025年的關鍵一課,是來自疫苗一哥的教訓。
4年前的5月17日,智飛生物股價創歷史最高,146.2元/股,總市值達到3500億元,成爲A股最頂流的企業之一。
然而高點之後,故事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股價持續下跌,延續至今。2025年7月,智飛生物最新股價20元/股,較最高點蒸發了86%。
落得如此境地,智飛生物做錯了什麼嗎?答案是:跑得太快,卻忘了看路。
代理HPV疫苗的爆發式增長,讓公司野心膨脹,囤貨規模持續攀升。更要命的是,銷亮增長的幻象,掩蓋了行業風向的轉變,當風口消失、寒冬降臨,智飛生物才猛然發現,一個變幻莫測的世界來了。
這也導致其深陷經營困局,百億存貨、百億應收,過去積累的財富化爲紙面富貴,真正的命脈“現金流”卻枯竭了。
不得已,智飛生物開始舉債經營,2024年起,公司短期借款激增近百億;截至2025年一季度,短期借款達146.66億元,疊加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1.48億元,短期債務高達148.14億元。
眼下,智飛生物又不得不用長債置換短債,計劃發行60億元債券,這進一步凸顯了其用時間換空間窘迫。
而這不僅是外部環境劇變的結果,更是資本過度催熟與企業戰略失焦的產物。在週期與不可抗力面前,企業終究渺小。
說到底,市場終會以理性,懲罰所有非理性狂奔。
矇眼狂奔與疫苗週期
任何業務都有成熟、衰退的一天。而一個出色的節奏大師,要能預估每項業務產品增長的天花板。很顯然,智飛生物並不屬於這一行列。
在HPV疫苗需求的判斷上,智飛生物出現了嚴重誤判。
2021年以來,二類疫苗行業,尤其是HPV疫苗領域,受到幾個關鍵要素的影響:經濟週期性及結構性變化、行業調整以及疫苗猶豫增加。
多重因素疊加,導致了民衆接種意願下滑,消費需求驟降。這也使得,智飛生物業績斷崖式下跌,遠超市場預期。
2023年公司還保持着38.3%的高增長,到了2024年營收直接腰斬。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庫存堰塞湖徹底沖垮防線。
一季度公司營收23.74億元,同比下滑79.2%;淨利潤也由盈轉虧,虧損3億元,而去年一季度還有14.6億元的淨利潤。智飛生物營收從失速到加速下墜的趨勢,一覽無餘。
而實際上,關於業績超預期下滑這一點,智飛生物管理層可能都始料未及。在今年的電話會議上,管理層坦言,公司對宏觀情況變化、行業調整、新業務開拓進度等的研判存在預判偏差,導致經營效益偏離預期目標。
致命的商業模型
判斷失誤,對於大部分企業都是嚴重打擊,而對於智飛生物來說更是如此。這是由其商業模式決定的。
目前,智飛生物最核心的收入,來自於代理業務。這也意味着,其必須前置採購。可以看到,其存貨規模一直不低。2020年,智飛生物存貨總額爲34億元,2023年年底增長到了89億元。
而採購前置意味着,企業判斷失誤的副作用,可能會遠超想象。因爲一旦銷售遇阻,鉅額現金將被存貨鎖死。
智飛生物的經歷也恰恰詮釋了這一點。2023年,春風得意的智飛生物還與默沙東續簽了合作協議,並在承諾在2026年前向默沙東採購980億元的HPV疫苗。
大額採購,遇上行業退潮,存貨的消化自然就成了難點。2024年年末,其存貨達222億元,環比增加7%,相比年初則增加了148%;2025年一季度,存貨219億元,環比僅減少3億元。也正因此,今年2月份,默沙東宣佈停止向智飛生物發貨,預計持續到年中。
存貨滯銷同時,應收賬款高企進一步加劇現金流危機。
智飛生物的非免疫規劃疫苗銷售實行“一票制”,即由公司直接向各級疾控中心供貨,中間不經過經銷商。這種模式雖然減少了中間環節,但也導致公司承擔了較大的賬期壓力,回款週期較長。
2023年末,其應收賬款規模達到270億元,2024年雖大幅下降,但仍然達到了162億元。
高存貨、高應收賬款,在疫苗暢銷的情況下,其資金能夠很快流轉,但一旦疫苗滯銷,其將面臨資金的“剪刀差”。爲此,智飛生物選擇了舉債經營。2024年年末其短期借款達到了119億元,相較於2023年年末增加了近百億。
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智飛生物貨幣資金30.69億元,短期借款146.6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48億元,兩者合計達到148.14億元,約爲公司在手貨幣資金的4.82倍。
現金流告急之下,公司不得不啓動債務置換:發行不超過10年(含10年)的債券,總規模達到了60億元。
跟大多數房企一樣,曾經的HPV疫苗一哥也走到了用時間換空間的地步。
來自一哥的教訓
正視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態度或許是智飛生物目前最積極的信號。
然而,局面仍受諸多因素影響,尤其是庫存去化環節。隨着萬泰生物九價HPV疫苗的入局,這一過程又迎來了更多阻礙。
目前,萬泰生物九價HPV疫苗定價爲499 元/支,約爲默沙東進口九價HPV疫苗價格的40%。換句話說,智飛生物的庫存去化是否順利,又因競爭增添了變數。
市場仍期待這位昔日“疫苗一哥”走出困局。無論結局如何,其教訓值得行業警醒。
週期不可避,節奏大於速度。企業需在不同階段匹配不同戰略,一步踏錯,可能滿盤皆輸。無論資本如何渲染風口,企業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平衡增長與風險,並時刻掌握自己的現金流生命線。
同時,對於企業來說,真正的護城河,是穿越週期的能力。企業若只做“被風吹起的豬”,終將墜落;唯有長出“自己的翅膀”,構建多元產品線、提升自主研發、優化現金流結構,才能無懼風停。
換句話說,智飛生物的困境,不是結束,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所有藥企的共同課題:如何在狂熱中冷靜,在順境中築堤,並在不可預測的世界裡,活得足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