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問DeepSeek:爲何選擇在杭州發展?
互聯網時代,杭州曾肩負“電商之都”的重任;而在AI時代,杭州又轉變成了“科技新城”。以DeepSeek爲代表的“杭州六小龍”成了業內頗有影響力的“科技新貴”,也讓杭州再一次出圈。
杭州一直以來的優勢在數字經濟,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2023年,全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48.4萬億元;同期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收1.87萬億元,高居全國第一。這也爲其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從GDP上看,杭州近幾年穩坐第8位,2023年剛剛躋身2萬億俱樂部。在一衆頭部城市和強省會城市之中破圈的杭州,只靠數字經濟嗎?
多地對標杭州
“杭州六小龍”的企業分別是遊戲科學、深度求索(DeepSeek)、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強腦科技和羣核科技。其中游戲科學的《黑神話:悟空》,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以及DeepSeek均成爲了近一段時間以來的焦點話題。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開年以後多地主政官員在公開場合點名杭州的明星企業。
廣東新春第一會上,省委書記突出強調了杭州的兩家企業DeepSeek和宇樹科技;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周紅波則迴應了“杭州六小龍”的出圈絕非偶然,很重要的原因是杭州良好的創新氛圍、產業生態和營商環境。只有在營商環境上搶佔高地,才能在區域競爭中跟上步伐。
隨後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深化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會上提出“企業感受度是評價一個城市營商環境的‘第一標準’”,要讓企業感受城市溫度,把企業當做南京發展的“最佳合夥人”。
廣西新春第一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也就此事提到,人工智能時代一切皆有可能,廣西不能妄自菲薄、行動遲緩,而要站在時代前沿去捕捉機會。
多地官方媒體也發出“爲何是杭州”的追問。
2月7日、8日,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旗下“交匯點”客戶端連續發佈了三篇專稿文章。分別是《DeepSeek爲什麼會出現在杭州?》《爲什麼南京發展不出“杭州六小龍”?》《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麼?》
10日,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愛濟南客戶端發文《杭州“六小龍”出圈,給濟南什麼啓示?》,在羅列兩地諸多相似之處後提出:濟南該向杭州學什麼?
12日,《合肥日報》在頭版刊文《合肥這場大會,釋放出什麼信號?》表示,以科技創新著稱的合肥該如何檢視創新生態,培育特色創新物種與新興產業,重塑身份認同?“杭州有DeepSeek,合肥有什麼?”
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在迴應相關問題時表示,“不管叫‘幾小龍’,杭州將堅定不移推進創新活力之城建設,在2025年重點打造‘三個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全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首選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他說,“財力再緊張,也不能去壓減科技投入,讓創新始終成爲杭州的城市氣質。”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就在近兩日,“六小龍”中的宇樹科技和DeepSeek正在加速招兵買馬。其中有崗位年薪最高將超過90萬元。
企業的集聚也影響了當地樓市。貝殼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貝殼杭州站二手房客戶量同比提升了55%。去年2月的杭州樓市數據顯示當時二手房成交量是2543套,今年的成交量是去年的兩倍多。
“杭州六小龍的出圈,充分體現了杭州在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等多方面的活力與成就。”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爲,杭州的創業精神,以及孵化器功能,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杭州,爲樓市帶來人才導入。他認爲這背後也反映了一個較高的支付能力和較好的購房需求都能釋放。
杭州有何政策優勢
紅星資本局詢問DeepSeek爲何選擇在杭州發展,它的回答是主要基於杭州在數字經濟、人才資源、創業生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獨特優勢。
其中還提到,杭州政府推出多項政策,支持創新創業,尤其在稅收、資金等方面提供優惠。
就在這兩天,杭州公佈了從去年6月至今,創新推出的“春暉計劃”32條措施已幫助企業減負超450億元。此外,杭州又宣佈今年拿出超500億元的市級財政支持相關經濟政策,專門統籌15%的產業政策資金,集中投向優質新質生產力,加大對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支持。
在杭州每年都會有不同的“計劃”“行動”定向服務企業,“杭州六小龍”也是在這種氛圍中崛起的。
比如2015年杭州推出“創新創業新天堂”計劃,率先將政府引導基金從財政預算單列,允許最高30%的虧損容忍度。這讓宇樹科技在研發“機器狗”時,獲得了政府基金2000萬元的風險注資。
在宇樹經歷資金鍊斷裂的階段,浙江搶先佈局機器人賽道,在2017年印發《浙江省“機器人+”行動計劃》,是全國首個提出“機器人+”政策的省份。
“揭榜掛帥”制度也有創新。2021年杭州市經信局發佈《重點領域科技攻關榜單》,雲深處科技的“複雜地形自主導航機器人”項目通過競爭性評審,直接獲得1.2億元研發資助,徹底改變了傳統科技項目申報的“論文導向”,讓企業真正成爲創新主體。
針對SaaS企業,杭州開創了“雲服務券”補貼制度,企業每使用1萬元的雲計算資源,可獲得3000元的政府補貼,羣核科技藉助這一政策,使其渲染成本降低到行業平均水平的60%。
此前紅星資本局在“對話十城專精特新”系列報道中,杭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王洪祥對記者指出,杭州出臺的很多重磅文件都是對企業精準施策,不斷優化培育創新科技型企業成長的“土壤”。
在杭州,市政府說過兩句話廣爲人知,一是“將信將疑地堅定支持”,二是“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
一位杭州餘杭區的公司負責人分享了他的感受,他說年輕一代的專業型老闆、理工科老闆,鮮有喜歡喝酒、喜歡應酬的。杭州這邊政府部門的人從來都是“有事你找我,沒事就消失”,對企業不打擾,工作透明高效。
“浙江和杭州政府做‘陽光雨露’而非‘園丁’,以開放包容吸引全球人才,並通過聚焦未來產業形成差異化優勢。這是杭州的核心經驗。”有杭州當地的企業人士告訴紅星資本局,杭州“六小龍”的崛起,是政策精準性、人才集聚力、生態完備性與城市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未來能否持續,取決於其能否在全球化競爭中保持創新活力與制度靈活性。
多個指標僅次於北上廣深
2024年的GDP數值,杭州以21860億元在全國城市排名第8位,超過武漢、南京,與成都相差不到2000億。從次序上來看,2020年起杭州一直保持這個順位。
但在很多單個指標上,杭州基本都是僅次於北上廣深的存在。
資金總量(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這一指標反映了城市的金融活躍度及居民財富水平。去年7月,杭州達到了8.2萬億元,僅次於北上深廣。到去年10月,杭州以7.8萬億元仍位居在北上深廣之後。
2024《財富》世界500強,杭州有9家企業上榜,與深圳並列全國第三;杭州上市公司數量228家,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這個數據甚至遠超衆多省份總體A股上市公司數量。
《2024海外留學人才就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海歸人才吸納力和吸引力兩大維度上,杭州均位列全國第五,僅次於北上廣深。
民營經濟是浙江發展的重要根基,同樣也是杭州的底色,這也是科技企業願意扎堆這裡的原因之一。
全國工商聯公佈“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杭州市有36家企業上榜,杭州市上榜的企業數再次名列全國城市第一、全省各地市第一,已連續22年蟬聯全國城市第一。
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指出了這個“環環相扣”的邏輯。他認爲,浙江有一個適合民營科創企業發展的生態:政府包容、寬鬆、還敢於背書,民營資本就敢來投資,民營資本積極投資,科創企業發展就有底氣。科創企業發展有了成功示範,就能鼓勵民營資本複製成功,加大投入。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深圳行業研究院研究員陳憲認爲,包括DeepSeek在內的“杭州六小龍”,走的不是成果轉化的道路,更多是企業自主創新的結果。與其它研發機構相比,企業的市場敏感性更強、國際化水平更高、競爭意識更爲突出、產業轉化率更高、創新動力更強。尤其要相信民企的活力。
他指出,江蘇、山東和浙江、廣東一樣,都是經濟相對發達地區,但新興產業發展對創新和產業生態的要求很高。好的創新和產業生態往往是在體制外成長起來的。
除了杭州外,陳憲告訴紅星資本局,南京、成都和武漢也都具備競爭性的創新和產業生態。這三座城市出現偉大的科技型企業,也只是時間問題。他認爲,一家偉大的科技型企業誕生在哪個城市,關鍵是其是否具有完善的、優化的創新和產業生態。
關於城市與創新生態的關係,陳憲也問過DeepSeek,給出的結論是:“城市與創新生態的共生,本質是‘硬環境’與‘軟網絡’的化學反應。當城市能像生命體一樣自我進化,企業能在生態位中找到獨特價值,便會誕生如硅谷與蘋果、深圳與華爲這樣的傳奇組合。這種動態平衡的藝術,正是人類文明突破增長邊界的核心密碼。”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肖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