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奇昌》讓小明們全數回家
由「小明」父母組成的臺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6月17日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情,讓「小明」順利返臺。(林周義/攝影)
7月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佈,優先開放2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的中國大陸籍子女申請入境。小明也是我們的家人,是我們的同胞!臺灣社會可以自信地張開雙臂歡迎家人回家!
所謂的「小明」,包括國人在大陸的親生子女以及陸籍配偶在前段婚姻期間所生的子女。據陸委會估計,小明約有2000多名,而符合第一波開放入境條件者約有100多名。
孩子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他們的境遇,而本文要強調的是已具有來臺居留資格的小明們,包括完成申請「定居」所需的兩岸公證和申請程序、取得「依親居留」、「長期居留」資格,只是還沒有拿到我國的身分證者。這些孩子能夠合法在臺生活、就學,就代表他們的父母希望孩子們成爲「臺灣之子」的決心。迎接臺灣之子返臺團聚,既有法律依據也符合人道。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防疫是政府的最優先考量,也囿於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大陸疫情資訊的不透明,致使政府無法評估中國大陸各地疫情實際狀況,才造成原計劃在2月12日開放陸配子女返臺的決定暫擱至今。
而隨着情勢變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與全國醫師、護理師、疫調人員,以及警政、民政等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的努力下,臺灣防疫表現備受世界肯定,因此我們有條件檢視防疫和人道之間的比例權衡。此次指揮中心階段性開放小明們返臺,便是政府考量防疫風險並歷經長時間跨部會溝通後的成果,值得社會肯定。
筆者期待,兩岸公權力能良性協商小明回家的所需解決的實務議題,例如當前兩岸只有北京、上海浦東、廈門、成都等4個航點,各地的小明要回臺灣就需要跨省市的交通接送協助。小明和家屬們是否能像「千里送藥」或是「第三波武漢臺胞返鄉」的案例,得到大陸境內的交通保障順利抵達機場。甚至登機前的檢疫程序與結果能否爲我方充分掌握。相關事項都需要密切地協商與溝通。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讓許多家庭兩地分隔,孩子們已經延誤上半年的課業,甚至延誤了疫苗接種的健康權利。筆者呼籲並且期待兩岸政府與各界能共同努力,爭取「分階段」、「分年齡」讓小明們在8月中旬前全數返臺,以利完成14天檢疫程序,趕上9月分的開學。
筆者更呼籲兩岸有效溝通防疫訊息,畢竟此波開放入境的只是「2歲以下」的小明,後續能否擴大辦理,仍待政府進一步掌握中國大陸疫情發展,才能評估調整空間。而兩岸公衛與防疫專家的交流,不僅有助於兩岸政府掌握疫情的態勢,更有助於評估兩岸人員交流的重啓。而兩岸共同防疫經驗的共享,也有助於新冠肺炎疫苗和藥品的開發。這些基於醫療衛生的人道合作,都可能是兩岸重啓對話和累積善意的契機。
(作者爲前海基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