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女戰士被俘後,爲了保住丈夫骨血,忍辱負重給軍閥做小妾
1936年的秋天,紅四方面軍第九軍來到甘肅省的會寧地區駐紮,陳淑娥所在的紅四方面軍前進劇團經常去爲紅九軍演出。
一來二去就認識了軍長孫玉清。
那時,素有戰將之稱的孫玉清才二十六歲,英姿勃發、玉樹臨風。
陳淑娥,剛剛纔滿十九歲,年輕漂亮,正是含苞待放的青春妙齡。
孫玉清,1909年,出生在湖北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
從小酷愛讀書的他只勉強上了幾年私塾,便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當起了糧行的學徒。
1929年,年輕氣盛的孫玉清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成爲了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三團當一名普通的戰士。
由於他出色的表現,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務。並很快就加入了黨組織。
1934年,他被破格提拔爲紅四方面軍紅三十一軍軍長。毛兒蓋會議後,孫玉清被調到紅四方面軍第九軍擔任軍長。
1936年10月,長征勝利會師後,孫玉清接到組織命令,隨紅四方面軍總部、紅五軍、紅三十軍西渡黃河,執行寧夏作戰計劃。
來到甘肅,並認識了陳淑娥。
很快,兩個一見鍾情的年輕人就相愛了……
沒過多久,陳淑娥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既害羞,又害怕。
12月5日,她聽戰友們說紅軍古浪戰鬥失利,孫玉清軍長負傷。
她和前進劇團的戰友們奉命前往第九軍慰問演出,陳淑娥興奮地像一隻快活的小鳥。
她一定要悄悄地告訴孫玉清,她懷了他們愛情的結晶,他馬上就要當爸爸了。
可是劇團還未趕到九軍駐地,便遭遇了馬步芳手下的騎兵團突襲。經過一天一夜的浴血奮戰,彈盡糧絕,大部分戰友都英勇犧牲了,剩下幾十個女紅軍不幸被俘。
被俘的當天夜裡,年輕漂亮的陳淑娥就被一個滿臉大鬍子的匪兵糟踏了。
她想到了死!這時,腹中的孩子彷彿感受到了媽媽的悲傷,踢了她一腳,提醒她自己的存在。
陳淑娥含淚溫柔地摸着肚子對孩子說:“孩子,你要記住媽媽今天的恥辱,有朝一日替我報仇。”
她跟戰友們一起被押到西寧,馬步芳看到俘虜了這麼多漂亮的女紅軍,興奮地搓着手說:“老子也要整個劇團,就叫新劇團好了!”
於是,被俘女紅軍們全部被編入馬步芳的“新劇團”裡,說是收編,實爲軟禁。
沒多久,馬步芳參謀處的參謀牟文斌看上了陳淑娥的美貌,幾次找馬步芳討要她回去當小老婆。
馬步芳看到大腹便便的陳淑娥,想着現在也用不着她,也就勉強同意。
陳淑娥到牟文斌家剛一個多月,就生下個男孩。
她還沒有出月子,就被惦記着她馬步芳要回到“新劇團”。
1937年3月,河西走廊的戰事結束了。
4月4日,馬步芳的前線總指揮馬元海帶着馬家軍凱旋而歸。
馬步芳得到消息後,強行組織“新劇團”的女紅軍們上街夾道歡迎。
陳淑娥一眼就認出了騎在馬上洋洋得意的黑鬍子正是糟踏過自己的那個壞蛋。
她當即嚇得臉色煞白,出了一身冷汗,褲子也被失禁的小便溼了一片……
而馬元海也認出了人羣裡的陳淑娥,就是他當初看上的那個女紅軍。
馬元海在晚上的慶功宴上就讓馬步芳把陳淑娥賞給了她。
從此,她便落入了那個雙手沾滿紅軍鮮血的惡魔手中。
由於生性軟弱,還擔心孩子,陳淑娥沒有尋死覓活,選擇了悲慼而又木然地活了下來。
她知道孫玉清還活着,她還期待着有一天能再次相見。
自從當了馬元海的小妾後,陳淑娥被戰友們誤以爲她“背叛”了組織,很多人將她看作“叛徒”。她心裡有苦,卻無處可說,只能默默忍受這一切。
身爲紅軍女戰士,不管組織或者戰友怎麼誤會她,她始終沒忘記使命,曾不遺餘力地幫助了很多淪爲俘虜的戰友。
1937年3月,在西路軍總部的指揮下,孫玉清率領紅九軍在西北地區與馬家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孫玉清小分隊在酒泉南山地區與敵人激戰時,不幸被俘。
馬步芳抓到了幾十名紅軍戰士。隨後,他命人審問俘虜,務必要弄清這些人的身份。
於是,馬步芳的手下對他們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一名通訊兵,因爲忍受不住非人的毒打,供出了孫玉清的身份。
馬步芳得知自己抓到了紅9軍軍長孫玉清後,異常得意,他派人將孫玉清押解到西寧,關押在團長馬忠義的住所。
第二天,馬步芳召集大批軍政要員看自己如何審問他。手下把孫玉清帶到了後院的馬廄裡,將其緊緊地綁在了柱子上。
面對馬步芳的威逼利誘,孫玉清寧死不屈,甚至義正詞嚴地指責馬步芳禍國,不去一致對外,抵抗侵略,專打紅軍的醜陋行徑。
馬步芳讓他見被俘的其他戰友們,想讓孫玉清屈服。
不料,孫玉清對他們說:“不要害怕!西路軍雖然失敗了,但紅軍還在!陝北的紅軍壯大了,並在那裡建立了根據地,而且紅軍是殺不完的!”
馬步芳見孫玉清死活不肯屈服,於是惱羞成怒,舉起大刀把他殺害了。事後,還覺得不解氣,喪心病狂地割了他的頭顱以泄心頭之憤。
孫玉清犧牲時,年僅28歲。
這位從湖北走出來的年輕人,就這麼悲涼地被留在了青海戈壁之上。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生命和鮮血書寫了紅軍戰士寧死不屈的光輝形象。
1937年5月,陳淑娥得知了孫玉清被馬家軍殺害的噩耗,她悲痛欲絕。
一連數日臥牀不起,食不下咽,只是不停地流眼淚。
孫玉清犧牲了,只剩下她和兒子兩個人孤苦伶仃的在世上。
可是她特殊的生存環境,沒有辦法親自養育兒子長大。
她無時無刻不在掛念那個幼小的生命,那是戰火中留下的紅軍骨血,是她跟孫玉清唯一的骨肉。
爲了孩子,她曾幾次深夜逃跑,都未成功。
有一次,她終於逃出了馬元海的家,但是她剛到牟文斌家找到孩子,還未顧上給孩子喂幾口奶,就又被抓了回去。
這個不滿月的孩子,被牟文斌的舅母花樹芳看上,強行抱去撫養幾個月後,又嫌麻煩,送了回來。
隨後,被馬元海家的一位姓劉的文書夫婦抱去,改姓劉,被收爲養子。
這個孩子雖然就生活在陳淑娥的眼皮底下,可她卻不能見他一面。
七、八年後,他們母子纔在一些好心人的精心安排下見了第一面。
第一眼看到兒子的時候,陳淑娥發現他簡直就是孫玉清的翻版,像,像極了!眉眼,臉盤都跟孫玉清長得一模一樣。
她一把拉過兒子,雙手捧着他的臉,眼淚止不住地直往下掉!
她多麼想說:“孩子,我是你的媽,我就是你的親媽呀!……就是爲了你,我才活到現在!”
然而,她終於擦一把眼淚忍住了,馬元海那個魔王,要是知道這孩子是她和孫玉清的兒子,是絕不會放過的!
再說,馬元海的老文書一家也是善良的人,他們十分貧窮,含辛茹苦地幫她養大了兒子。
1949年,馬元海逃跑了。陳淑娥沒有走,因爲她的兒子和丈夫都在這裡。
1950年正月,兒子光榮入伍了。
這時,他還不滿13週歲。一年後,他又勇敢地參加抗美朝去了!
到了1955年,孩子回到青海探望養父養母,通過父親生前的戰友,終於在蘭州找到了自己那孤苦伶仃的生母!
這年他已18歲,經過幼年貧苦生活的經歷和戰爭歲月的洗禮,他什麼都懂了!他知道,生母爲了他才活到現在,爲了他,才受了那麼多苦難和凌辱!
他終於親熱地叫了聲:“媽!”他決定再也不離開自己的生身母親。
母親爲了他,吃了這麼多苦,受了這麼多罪,自己爲由從今後好好孝順才能報答她。
一年後,他轉業來到了媽媽的身邊,朝夕相伴。從此,母子相依爲命,默默地活着。
西寧和平解放後,陳淑娥身份長期無法判定,究竟是紅軍烈士孫玉清的遺孀,還是軍閥馬元海的姨太太?
始終沒有定論,導致她飽受歧視,歷經坎坷。
直到20世紀80年代,在當年跟着她一起被俘的戰友謝覺哉夫人王定國等人的證明下,她烈士遺孀的身份才得以被人民政府承認。
陳淑娥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把兒子帶到烈士墓前,並告訴了他父親的真實身份。
可是,陳淑娥心裡一直有個心結,就是多年來,未曾找到孫玉清烈士的頭顱。
當年他遇害後,被馬步芳手下割下頭顱,遊街示衆,還特地向主子邀功請賞。
解放後,烈士遺體被安葬在西寧革命烈士陵園,而孫玉清的頭顱卻始終沒找到。
2005年8月,90多歲的陳淑娥老人帶着這個遺憾離開了人世。
革命的勝利是無數先輩用流血和犧牲換來的,
讓我們致敬先烈!致敬悲壯的西路軍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