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財經丨“人工智能+消費”開闢新賽道
來源:海外網
“我弄了3個智能開關用來開空調,效果特別好。現在我每次回家前,都提前用手機就能打開空調,到家時馬上就是合適的溫度,感覺特別舒適。我打算以後冬天把電熱毯也換成智能的,這樣可以通過手機線上打開,回家直接就能鑽進暖和的被窩了。”家住杭州的小鄧興奮地告訴人民日報海外網。
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一款名爲“蓋博特”的機器人在爲顧客取商品。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如今,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消費場景。從虛擬導購、智能試妝,到人工智能旅遊助手、人工智能繪畫工坊,再到家中一聲指令便可操控燈光、牀墊、窗簾的智能家居系統,人工智能從幕後走向臺前,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隨之升級,從過去的“被動篩選”轉變爲“主動匹配”,進而從“傳統選擇” 跨越至“個性化、沉浸式”的消費新時代。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加速推動自動駕駛、智能穿戴、超高清視頻、腦機接口、機器人、增材製造等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與應用推廣,開闢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
“‘人工智能+消費’並非今年提出的新概念,其背後有兩大核心驅動力,一是投資效益,人工智能能夠提高先進製造業的投資向消費領域的轉化效度,讓投資效益更快地體現在實際消費場景中。二是深化兩業融合,即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結合。人工智能加消費有助於構建更穩定、更具持續性的消費結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所主任魏翔向人民日報海外網表示,“‘人工智能+消費’不僅是技術應用的新路徑,也爲消費向智能化、個性化、服務化方向轉型提供了強勁支撐。”
“‘人工智能+消費’並非一個全新的概念,其背後有兩大核心驅動力,一是投資效益,人工智能能夠加快先進製造業投資向消費領域的轉化,提升效率和服務體驗,讓投資更快地體現在實際消費場景中。二是兩業融合,即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結合,有助於構建更穩定、更具持續性的消費結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所主任魏翔向人民日報海外網表示,“‘人工智能+消費’不僅是技術應用的新路徑,也爲消費向智能化、個性化、服務化方向轉型提供了強勁支撐。”
在“人工智能+消費”的熱潮中,企業正成爲推動市場轉型的主力軍。據華爲方面向人民日報海外網提供的資料顯示,華爲正努力通過生態協同,連接個人終端、智能汽車、全屋智能等終端設備。只需要一個華爲賬號,用戶即可通過車機上的控制中心,實時掌控家中已關聯設備,如掃地機器人、智能空調、空氣淨化器等。此外,淘寶近期升級“猜你喜歡”產品,通過更強大的推理和預測能力來發現消費者的潛在需求,不再只是“看後推”“搜後推”。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4)》顯示,我國初步構建了較爲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這爲發展“人工智能+消費”打下了厚實基礎。
在魏翔看來,企業佈局人工智能應用,不應僅停留在產品或渠道的智能化改造,而是應當將人工智能視作全面提升服務能力的工具。他認爲,要通過人工智能連接產品與消費者,實現服務的個性化、體驗化和可持續迭代,讓企業真正“服務活起來、產品動起來”,從而滿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費新需求。(海外網 穆瑀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