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盤中回調,本輪AI敘事市場是否過於樂觀?
2月27日,港股三大指數震盪下行,恆生科技指數午後一度跌超3%,之後跌幅收窄。相關ETF當中,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跟隨指數回調,現跌幅爲0.37%;持倉股中,蔚來-SW、小鵬汽車-W領漲,華虹半導體、金蝶國際、閱文集團、嗶哩嗶哩、小米集團等跌幅居前。
拉長時間線來看,自1月14日以來至2月26日收盤,恆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高達41.02%。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月26日,經過持續大漲的恆生科技指數估值(PE-TTM)僅爲24.69倍,處於指數上市以來29.71%的分位數,仍處於歷史低估區間。
關於這輪中國資產重估的邏輯,華泰證券認爲,本輪與2022年來多輪市場反彈不同之處在於,本輪上漲不受政策寬鬆預期驅動、也暫時未定價較爲廣譜的週期性復甦。此外,更令人鼓舞的是,本輪企業的自發性投資有望引領總需求增長;而非重複此前由傳統基建、地產等行業引領需求回升,或者由國企和地方平臺公司擴張從而帶動資本開支週期的邏輯。海外投資者往往對私有部門主導的投資週期給予更高的估值。
此外,至今爲止股權資產的超額回報集中在AI相關產業鏈。本次反彈AI相關板塊和週期板塊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態勢,春節後,AI相關板塊、行業,尤其是海外上市的AI軟硬件及配套基礎設施行業全線拉昇。其中,對標美國“科技7雄”的中國大型軟硬件公司,如阿里巴巴,騰訊,小米,中芯國際等快速重估。
關於市場是否已經過於樂觀?華泰證券認爲,從目前的估值水平分析,市場仍只是在“糾錯”過程中,難言過於樂觀。往前看,中國AI產業鏈的發展及中美關係在多極化世界中的重新校準,或將是驅動市場估值/風險溢價變化的主要因素。而此時,如果週期性行業在加速出清後出現企穩,甚至和中美關係/AI高速發展形成需求和預期的正向反饋,則市場熱度不僅有望延續,且可能進一步擴散。
公開信息顯示,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標的指數深度聚焦AI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成分股涉及AI芯片、雲廠商、大模型、AI端側、AI應用等熱門領域,指數成分股包括阿里、騰訊、小米、美團、中芯國際等科技龍頭。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