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鳥麗子專欄》用毒舌打破世代隔閡
HBO影集《天后與草莓》近日推出第2季。(圖/HBO GO提供)
脫口秀在臺灣愈來愈受歡迎,美國影集《天后與草莓》以資深脫口秀女星與新生代寫手爲主角,讓天生不合的她們不得不合作,透過喋喋不休地抱怨、互槓,居然打破世代隔閡,也讓飾演天后的珍馬特屢次得到艾美獎、金球獎的肯定。
劇情描寫「賭城女王」脫口秀天后黛博拉(珍馬特飾)在男性爲主的脫口秀市場有屹立不搖的地位,但秀場老闆想用年輕人取代漸漸走下坡的她,爲了表示改革決心,天后宣稱願與25歲的年輕寫手艾娃(漢娜·愛賓德)合作。艾娃因爲說了一個爛同志笑話遭脫口秀界排擠,爲了房貸,她只好飛到賭城賺錢。只是艾娃從沒看過黛博拉表演,兩人頻率根本對不上,在一次次危機中,開始觸到彼此心中的傷口,漸漸搭起友誼的橋樑,只是下一秒,橋又斷了!
這出影集的趣味在於精彩捕捉世代隔閡的幽默,天后精彩的「想當年」早沒人想看;新生代寫手敏銳卻討人厭,加上毫無敬業態度,甚至出賣老闆的隱私給電視臺!這些都很像目前職場上常見的世代衝突,如此壁壘分明的兩個人該怎麼合作?
劇中對白精彩,許多段落都很動人,我特別喜歡艾娃父親過世的橋段。艾娃之前才裝病去面試新工作被天后抓包,這次爸爸病危,她想回老家看最後一面,天后卻以爲她又想翹班去面試新工作,不歡而散。隨後艾娃意外發現天后不僅出席了父親葬禮,還引導原本沉默的親友們說出與父親之間的小故事,此刻她才明白「脫口秀」不只是一個舞臺上的表演方式,只要認真的生活、仔細聆聽,就有許多故事可以「脫口而出」。
脫口秀這種常常冒犯人、不顧情面、猛踩着痛點炎上的說話方式,爲什麼近年開始流行?在臺灣還能吸引到單場4千位觀衆,我想,很可能是觀衆已經看膩行禮如儀的公關式話語,電視上、新聞裡,高官名人們說話之前,修飾再修飾,直到寡淡、安全、毫無人味才說出口,這種官方語言有什麼意思?
就像真實的人際關係,如果一直掛着面具相敬如賓,擦不出火花,也沒機會真正認識彼此,很可惜。能夠發生衝突,纔有機會碰撞拉扯,才能看到彼此僞裝下的真面目。
不管是叛逆期遇到更年期,還是男性碰到女性,這齣戲安排了許多「兩難」,透過試煉、失望、接納、再前進,即使兩位主角的關係隨時都在親密與敵意中擺盪,有時進、有時退,彼此都沒放棄、沒落跑,纔有進步空間。
這齣戲某種程度給了我們社會一則解方,在各種議題導致分裂的當下,不同圈圈的人光想要保持距離其實不會更安全;有時非要透過碰撞、拉扯,纔會明白對方到底在想什麼、有什麼經歷、爲何會如此思考如此行動,也纔有對話與合作的可能。
另一個難題就是年輕世代其實並不那麼想跟壯世代碰撞,難道要參考劇中天后的做法,付他們薪水?(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