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慎專欄》日歐警惕「雅爾達2.0」 臺灣裝睡

圖爲克里米亞雅爾達藝術館裡一幅以「雅爾達密約2.0」爲名的藝術作品。(圖/路透)

近來美日主流媒體討論「雅爾達2.0」,示警「強國決定小國命運」的國際政治新結構,賴政府難再暗夜吹口哨壯膽,以「中國認知戰」搪塞,須審慎評估。《紐約時報》評論川普重返白宮,「門羅主義」歸位,杜魯門以來美國曆代總統建構的秩序面臨瓦解。

雅爾達是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城市,因着《雅爾達密約》廣爲人知。1945年二戰決戰前夕,美國、蘇聯及英國領導人在此聚首,中國不得其門而入,但渠等決定犧牲中國主權,確保蘇聯在東北的利益、取得遼東利權,支持外蒙獨立,勾勒二戰結束後的大國勢力範圍。此即國際政治中只見利益,缺乏道義的現實主義。

時過境遷,「雅爾達2.0」中國希望入替英國,成爲談判桌上的一員,但國際政治中的現實萬變不離其宗,若非座上賓,則淪爲餐桌上佳餚美酒,此情此景近期呈現在克里米亞利瓦季亞宮(Livadia Palace)公園的畫廊畫作中,預示俄烏停戰後的未來。若「雅爾達2.0」走入現實的國際政治,大國將再度分割全球的勢力範圍,各取所需,意識形態中的核心價值將被利益算計取代,世界走向美中俄三足鼎立的「新雅爾達體制」。

美國總統川普高揚「美國優先」,無視北約(NATO)及日本等傳統盟邦,「雅爾達2.0」之議將牽動歐洲及印太地區的安全戰略形勢,不容輕忽。《日經亞洲》(Nikkei Asia)專欄作家中澤克二指出,若「雅爾達2.0」成真,對臺灣將造成難以估算的影響。「雅爾達2.0」符合川普「新孤立主義」的戰略思路,但此將改寫美國與大西洋歐洲的戰略關係,重構美國在太平洋的利權,難以評估損益。

地緣政治下的利益不似地產,無法複製商業談判套路,何況川普任期僅4年,單憑去價值化的「交易政治」能否翻轉歷史,不無疑問。

喜於交易的川普在美中博弈裡如何應對「臺灣問題」充滿變數,美中關係走向更難以捉摸。另一派分析認爲川普或共和黨敵視中國,對中外交強硬,在俄烏停戰後,倒轉俄羅斯與中國的戰略位置,中國成爲美國全球戰略中的頭號對手,將國際秩序推回冷戰。

中國的確擔心美俄反向結盟,形成圍堵中國之勢,但此戰略佈局能否推動,關鍵在歐盟(EU)的態度。對EU而言,俄羅斯爲近在眼前的安全威脅,與地理位置間接的中國構成之挑戰不可同日而語,協同美國「聯俄製中」恐非EU的划算買賣。

在德國2月中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範斯凸顯美歐的戰略矛盾。範斯抨擊EU領導人,指責渠等在言論自由與民主方面出現倒退。範斯的演講預示美歐關係的可能轉折,質疑美國與歐洲是否仍有共同議程。

範斯直指歐洲面臨的真正威脅,並非俄羅斯及中國等「外部勢力」,而是歐洲內部對其「最基本價值觀」的背離。範斯的發言傳達川普意志,代表川普政府對歐洲的觀點,俄羅斯對此表示歡迎,背後透露美國與歐洲同牀異夢;川普未來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交易,有犧牲歐洲的可能。

「川普主義」如何撼動世界格局難以捉摸,但清楚的是,國債高築的美國無力承擔「世界警察」責任,此將動搖戰後美國在歐洲及東亞所建構的同盟體系。美中俄「三國演義」能否譜出「雅爾達2.0」仍在未定之天,但歐洲與日本擔心在美中俄三強合縱連橫下遭邊緣化,承受突如其來的「雅爾達2.0」衝擊。

「軟實力之父」奈伊認爲,川普執著於他國搭便車的問題,卻忘記駕駛此大巴士向來符合美國的利益。川普不滿NATO與美日同盟中對美國的「不公平」,打破美國與盟邦間的信任,日、歐點滴在心,警惕在「雅爾達2.0」中被交易,採取避險外交,臺灣豈能裝睡。深諳美日中關係的傅高義預見川普帶來的混亂,生前最後提醒「美國告別臺灣」並非不可能,因「美國已不可靠了」。(作者爲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