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結果出爐 綠盟:投票率不到3成是對假公投最強烈否定

重啓核三公投案上午進行投票。記者陳正興/攝影

開票直播

核三重啓公投未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擁核方宣稱公投同意票代表「7成民意」,刻意忽視投票率不到3成這個關鍵事實。真正的「7成民意」,是沒有出來投票的7成民衆,投票結果根本沒有代表性。這場由擁核方強推、耗費高達11億公帑的公投,完全是一場沒有實質意義的政治鬧劇,不是一次有意義的能源政策辯論,而是藍白陣營用來操弄政黨惡鬥的工具。

對於賴清德總統宣佈臺電將啓動老舊核電機組的安全檢查。綠盟表示,早在「核管法」修法前,公民團體就呼籲政府比照國際最嚴格標準,提出完整的核電安全分析與地質風險評估,向社會公開核電重啓的風險與成本,這樣的調查與資訊釐清,確實有助於迴應社會疑慮。

但綠盟強調,安檢不等於推動重啓。在公投已被否決的前提下,安全檢查的目的是確認除役核電廠的風險,並保障社會安全,而不是替重啓鋪路。不該再讓臺灣社會爲空洞的「安全無虞」這類政治口號,繼續浪費數年時間爭吵不休?所以綠盟堅決反對政府未來再度推動核電重啓。

綠盟表示,提案者明知公投主文設計成「必須主管機關確認安全無虞後才能重啓」,即使通過,也無法跳過專業審查,更不可能保證核三能繼續運轉,結果就是花了11億,只換來一場荒謬的政治秀。對於高度政治對立的核三公投,多數人民不買帳,甚至以不投票代表不滿,投票率不到3成,就是對這場假公投最強烈的否定。

綠盟指出,擁核方宣稱公投同意票代表「7成民意」,卻刻意忽視投票率不到3成這個關鍵事實。真正的「7成民意」,是沒有出來投票的7成民衆。這樣的投票結果,根本沒有代表性。

綠盟認爲,雖然此次公投同意票佔多數,但背後推動的其實是核電相關的錯誤資訊滿天飛。例如,擁核方聲稱沒有核電就會缺電、電價一定上漲,但事實上,臺灣非核至今三個多月,電力供應無虞,電價上漲更與淘汰核能無關。

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公佈的能源民調中,仍有17%的國人誤以爲核能是臺灣的主要發電方式。這樣的錯誤認知,直接影響了部分選民對公投的理解,也凸顯社會對能源結構的資訊落差。

本次公投被認定爲「複決重大政策」提案。核三廠已在今年 5月正式除役停機,依法律規定,若要改變政策,必須公投通過纔有法律效力。綠盟表示,如今公投未通過,仍應依照除役程序推進。核電廠除役需要長達25年,其間依然存在污染與輻射外泄的風險,需要長期監督,同時核廢處置也必須及早規畫與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