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引導互聯網回收企業進小區 “碼”上回收廢變寶
近日,在合肥市蜀山區蜀麓苑社區廣場上一臺綠色的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前,排滿了前來投放可回收物品的居民。“以前這些東西都不知道咋處理,扔了怪可惜,現在有了這智能回收機,方便又環保,還能有點小收益。”王大爺一邊將整理好的廢紙、塑料瓶分類放進回收口,一邊和身旁的鄰居分享着心得。
今年初,蜀麓苑社區20臺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啓動運營。與傳統的垃圾回收模式不同,智能回收機採用全智能化運營,24小時進行有償回收。
記者發現,智能回收機上,醒目標註着可回收的物品,共分爲紙類、金屬、塑料、織物四大類。智能回收機右上側則是一塊電子操作顯示屏,只需要用微信掃一掃屏幕上的二維碼,把可回收的廢舊物品放入投放區,屏幕上就能自動顯示投放重量以及本次收益,收益以0.6元/公斤的價格發放至用戶賬戶中。
“將飲料瓶放入回收機,不僅可以換錢還能助力環保。”在現場,一位年輕媽媽帶着孩子前來投放一些喝完的飲料瓶,小朋友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動手操作掃碼,成功打開回收機門後,興奮地將瓶子一個個放進對應的投放口,隨着智能稱重系統精準識別,投遞者的手機賬戶實時到賬0.85元。
“智能回收機投入使用後,在社區內掀起了一股綠色環保熱潮,不論白天還是晚上,都能看到居民來投放。”蜀麓苑社區工作站副站長王業鋒說,智能回收機不僅能培養居民“變廢爲寶”的可持續生活方式,還有效解決了可回收物長期堆放、佔用社區公共資源等問題,減少了消防通道等公共空間的安全隱患。
臨近中午,隨着居民們的不斷投放,蜀麓苑社區廣場上的智能回收機逐漸被填滿。“每臺智能回收機內,都設有監控設備進行實時監測,一方面監測是否有違規投放可回收物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以監測機器滿倉情況。”智能回收機運營公司工作人員魏中超告訴記者,智能回收機接近滿倉時,後臺會根據實時運營狀態、車輛定位、交通狀況等信息,派單給清運員進行清運。運輸途中都會稱重掃碼,實現可回收物從源頭到銷售環節的全流程追溯。
“居民投遞的可回收物被清運到末端集散場後,將按照不同品類精細分揀,進入相應的回收再生產工廠再生處理。”魏中超說,以塑料瓶爲例,經過再生處理後,可以做成雨傘、手提袋等各種物品。通過把可回收物從生活垃圾裡分離出來,可以實現1/3以上的垃圾減量,讓這些再生資源循環再生、物盡其用。
目前,合肥正在積極推進“垃圾分類+互聯網回收”模式,引導互聯網回收企業進小區,助力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智能回收機正從“新鮮事物”變爲“社區標配”。魏中超介紹,該公司已在全市運營1039臺智能回收設備,每臺機器日均回收貨量爲45公斤。今後,他們還將繼續佈局,在合肥構建起覆蓋城鄉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編後·
從老人嫺熟操作到孩童初次環保實踐,從0.85元即時激勵到45公斤日均回收量,智能回收機的使用讓“隨手扔”變身“隨手賺”。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這種“科技+環保”的治理智慧,既解了樓道堆物的“近憂”,更謀了“無廢城市”的“遠略”。當每個塑料瓶都帶着“碳足跡”進入循環體系,人們看到的不僅是社區空間的淨化,更是生態文明理念的紮根生長。(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