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城商行亂象:年報“加鎖”,不良率行業高位、信披普遍不規範

來源| 財經九號作者| 跳跳

前些天,作者發佈了一篇邯鄲銀行稿件(邯鄲銀行:查詢年報先交個人信息、踩雷恆大多次訴訟,不良貸款率居城商行前列),發現通過其官方網站查詢銀行年度報告需要先登記個人的姓名、電話、職業和工作單位等信息,該系統還會在後臺對信息進行驗證(如對查詢人的姓名與實名註冊的手機號進行關聯驗證),如果姓名與手機號不匹配則會跳出提示,顯示信息不正確。

好傢伙,不知道的還以爲要做什麼,我到銀行去存個錢取個錢都沒收集這麼多個人信息!

不過不查不要緊,一查我發現河北省多家城商行都採用了這套系統,要查銀行年報,你得先提交個人信息。

年報信息背後又隱藏了什麼呢?河北的多家城商行怎麼就如此默契達成了一致?這種操作在全國來說都是獨一份吧。

在正式行文前,作者還是要表揚一下,河北省11家城商行中,僅有河北銀行、唐山銀行和承德銀行在信息披露方面是做的比較好的,作者選取的三個標準:一是年報能夠公開方便查詢,二是正常披露關聯交易信息,三是定期披露監管資本信息也即第三支柱信息。這個要求已經是銀行信息披露最基本的幾項了。

但是其他8家城商行,連這三項最基本的法定信息披露都做不到,做這不禁想問,河北省的銀行監管部門,你們是沒看到還是睡着了?

1

多家銀行年報查詢“加鎖”,要麼無法正常加載

除了前文所述的邯鄲銀行查詢年報信息需要提交個人信息之外,還有滄州銀行,同樣也要先填寫個人信息進行提交,只不過需要提交的內容僅僅是姓名和手機號。

保定銀行和廊坊銀行需要提交的個人信息,跟邯鄲銀行基本一樣,都要姓名、職業、工作單位、手機號等,同樣也需要進行後臺驗證,這三家銀行年報查詢的驗證頁面不能說一模一樣麼,只能說完全一致了。

剩下的幾家銀行,邢臺銀行、張家口銀行、秦皇島銀行、衡水銀行,雖然在公司官網有年報披露欄目,比如2023年年度報告,但是點擊後顯示無法加載。

起初作者以爲是瀏覽器緣故,從谷歌、IE換到360,均跳出無法加載的頁面,即便更換網絡環境、換電腦等操作都無法加載上述幾家銀行的2023年度年報信息。

憑藉作者在500強企業曾主持過信息化建設的經驗,這大概率是遇到訪問授權限制了啊!換言之,要想正常加載銀行年報,需要在特定網絡環境下,比如企業內網,如果外網的話,需要對電腦進行加域操作,才能訪問有關的企業信息。也就是說上述幾家銀行將公司的年度報告視作企業內部信息,只有特定授權的對象才能查詢,至於社會公衆想查詢,你想幹什麼?

否則,除了上述的情況,無法解釋始終下載不了上述四家銀行年報的情況。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登錄上述四家銀行官網進行年報查詢看看。

要知道,銀行的年報信息是屬於法定公開披露的信息,什麼叫法定公開,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爲什麼河北省的多家城商行,如邯鄲銀行、滄州銀行、保定銀行、廊坊銀行,要對查詢人進行個人信息登記呢?

至於邢臺、張家口、秦皇島、衡水等四家城商行年報不能正常加載一事,即便不是背後的網絡授權限制原因,也必然是有信披瑕疵的,畢竟同一瀏覽器和網絡環境下,除了年報無法下載,其他信息可以正常點擊閱覽,你怎麼解釋?

根據原中國銀監會頒佈的《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規定:“商業銀行應將年度報告置放在商業銀行的主要營業場所,並按銀監會相關規定及時登載於互聯網網絡,確保公衆能方便地查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鼓勵商業銀行通過媒體向公衆披露年度報告的主要信息。”

請注意,確保公衆能方便查閱,而非設置門檻,這一管理辦法作爲銀行業的監管規定目前仍然有效,河北的這些城商行是要和監管條款對着幹啊!

至於這些銀行對查詢人進行信息驗證涉及到的個人信息的收集和後臺驗證是否合理問題,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六條的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並應當與處理目的直接相關,採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於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範圍,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銀行的年度報告本來就是法定需要公開的信息,這些城商行卻在法律規定之外加了查詢門檻不說,還要收集和驗證查詢人的多項個人信息,這些個人信息與銀行的業務相關嗎?銀行收集這些個人信息適用於什麼明確、合理的目的呢?

作者就上述情況,將向河北省金融監管部門書面投訴和反饋,期待一個合理的解釋。

2

省內城商行不良貸款率普高

河北省多家城商行年報信息查詢出現異常的背後,是河北省內城商行不良貸款率的集體高企。

根據企業預警通統計的全國100多家城市商業銀行數據顯示,河北省有7家城商行的不良率能排進全國前50名。其中保定銀行、邢臺銀行,邯鄲銀行的不良率全國城商行的前20名。

據統計,河北全省11家城商行,除了衡水銀行無法查詢到數據之外,其餘10家中,截至2023年9月底,廊坊銀行的不良率曾高達2.59%(該行發行2024年同業存單計劃披露的數據),業內已經是相當高了。但不知如何在短短3個月內將不良率下降0.55個點至2.04%的。

2023年全年度的不良貸款率,高於1.7%的城商行,有8家,分別是廊坊銀行、保定銀行、、邢臺銀行、邯鄲銀行、張家口銀行、秦皇島銀行、滄州銀行。

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爲1.62%,全國商業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率僅爲1.59%。

相比較而言,河北省內的城商行不良貸款率絕大多數都高於全國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的城市商業銀行不良率超過2%的也是爲數不多,而河北省就高達5家,可以說省內城商行整體的不良率之高,也是領先全國水平了。

那麼河北省的城商行爲和不良率如此之高呢?這背後的原因因爲無法查閱各家銀行完整的年度報表,不好妄下判斷。

但這對於河北省的整個城商行領域,恐怕都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

3

信息披露普遍不規範

除了年報信息難以查詢,銀行不良率高企之外,河北城商行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信息披露的不規範。

作者通過查詢11家城商行的官網,除了上文提到的河北銀行、唐山銀行、承德銀行的幾類信息披露均正常。邢臺銀行、邯鄲銀行、秦皇島銀行等3家銀行除了年報加鎖或無法正常打開查詢之外,關聯交易均是及時信披,第三支柱信息(監管資本信息)也是按照監管要求每季度披露;

而其他的銀行簡直就不把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和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放在眼裡了。

比如,張家口銀行,除了披露關聯交易外,年報無法正常加載,第三支柱信息(監管資本信息)並無官網披露。

保定銀行除了關聯交易及時披露外,年報無法正常下載,監管資本信息最近的只披露到2023年三季度,四季度和今年1季度的監管資本信息並無披露。

滄州銀行的監管資本信息披露也只截止到去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監管資本信息同樣沒有披露。

廊坊銀行則是在“我行公告”和“財報信息”欄目中均未查詢到2023年各個季度的監管資本信息披露,僅在今年4月底公佈了2024年1季度的監管資本信息。

衡水銀行同樣沒有在官網的公告中查詢到2023年以來各個季度的監管資本信息披露。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商業銀行應通過公開渠道,以簡明清晰、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投資者和社會公衆披露第三支柱相關信息,確保信息披露的集中性、可獲得性和公開性。”

該辦法的第一百八十二條同時還規定“商業銀行未按本辦法規定提供監管資本報表或報告、未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或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報表和統計報告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相關規定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或情節嚴重的,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好了,問題我都已經梳理好了,接下來就交給監管部門按圖索驥吧。

河北省的城商行信息披露的合規問題,該好好整治一下了。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及信息均來自各家銀行官網、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官網、企業預警通等公開信息,數據或信息如有遺漏,歡迎更正,並以公司最終披露爲準。未經授權,本文禁止轉載、抄襲或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