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 | 以舊換新“多重效應”描繪中國經濟“新圖景”

(原標題:好評中國 | 以舊換新“多重效應”描繪中國經濟“新圖景”)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2.9萬億元,約4億人次享受到補貼優惠。暑期是家電、電子數碼產品等銷售旺季,隨着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下達,“國補”將進一步發揮促消費作用。

“半年”“2.9萬億元”“4億人次”,這項始於家電、汽車領域的政策,如今已拓展至手機、平板等12大類產品,其價值不僅在於短期消費刺激,更形成多重深層效應,推動經濟穩步發展,行穩致遠。我國以舊換新政策已顯現出超越單純促銷的複合價值,描繪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消費市場擴容升級,產業發展加速轉型。2025年上半年,我國採取一系列行動和舉措提振國內消費,加速產業升級,彰顯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超6600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1.09億臺,超6900萬名消費者購買手機等數碼產品超7400萬件,全國8.2萬家銷售門店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累計換購新車超905.6萬輛。半年時間內,2.9萬億元以舊換新銷售額,4億多人次享受補貼優惠,使得消費升級與產業轉型同頻共振。越來越多的企業圍繞智能、節能、健康和便捷等功能加速研發新品。我們嚮往的美好生活新圖景,正在“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合力推動下變成“實景圖”。

就業崗位持續創造,人民福祉切實提升。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可以帶動就業增長,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進而提升生活品質和幸福感。8.2萬家門店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帶動銷售、回收、拆解全鏈條就業。家電產業鏈上下游新增崗位顯著,印證了“1元補貼帶動5元消費”的乘數效應。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2.9萬億元,4億多人次享受補貼優惠,滿足了人們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充分彰顯了惠民底色,民生改善效應突顯。超6900萬名消費者購買手機等數碼產品,數字化手段實現補貼即時抵扣,讓政策紅利可知可感可及。針對老年羣體,各地正簡化流程,破解“數字鴻溝”。以舊換新,將人民福祉高高舉起。

綠色低碳循環深化,經濟運行正向循環。今年一季度,全國報廢汽車回收195.5萬輛,增長58.6%。供銷總社下屬拆解企業規範拆解廢舊家電482.5萬臺,增長5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達50.2%,讓消費方式更綠色。汽車企業加速新能源和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家電企業不斷推出智能、節能的新產品;家居家裝企業注重環保材料的應用和設計創新……爲中國經濟綠色發展注入可持續動能。以舊換新推動形成產品新的流通方式、交易方式、迭代方式,在宏觀層面上具有暢通供需循環的重要作用,在微觀層面上又能夠對消費需求形成正向影響,從而推動經濟運行實現正向循環。

安全風險係數降低,科技創新成就斐然。今年上半年482.5萬臺廢舊家電得到環保處理,實現了安全與環保雙贏。首創“綠色積分”跨領域兌換體系,建立全國統一回收物聯編碼標準,試點消費券與碳賬戶聯動機制,促使一大批報廢車輛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實現了道路交通源頭車輛的清理,消除了安全隱患,築牢了安全防線。打通以舊換新“梗阻”,推動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企業加快新品研發速度,提升產品性能,以滿足消費者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這一過程中,不僅涌現出了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還推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加速了技術迭代升級的步伐。

以舊換新不再僅僅是一種促銷手段,而是一項利民惠民的政策,更是成爲一種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構建更長效的政策生態和經濟生態,讓以舊換新政策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讓“多重效應”持續釋放發展動能,開創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