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兩岸和平是最好國防 羅智強:藍白必須有高度共識 鄭麗文:不能把臺灣推向戰火 張亞中:和平協議兩岸互尊重 蔡志弘:發揮法律專業護人權
「說清楚講明白,黨主席大辯論」11日在中天電視舉行,兩岸權威趙春山教授擔任VCR彩蛋提問人。(姚志平翻攝自中天新聞)
「說清楚講明白,黨主席大辯論」11日在中天電視舉行,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擔任VCR彩蛋提問人。(姚志平翻攝自中天新聞)
前立委蔡正元提問:9月30日對岸外交部發表文件說,1945年的中華民國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1949年後不復存在,已被聯合國定位爲中國臺灣省,國民黨應如何定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性質?國民黨如何面對反共的過去歷史?若訪問大陸,要如何在習近平面前論述兩岸相互定位?
蔡志弘答:在國際上政治、經濟常綁在一起,就像張亞中講的,臺海問題若能解決,包含臺灣國際法上的問題、匯率問題都能順利解決,這也是爲何我一直主張一中內涵相互理解的概念,希望能創造兩岸和平。
鄭麗文答:這一切難道不是因爲民進黨高層不負責任的臺灣地位未定論所惹出來的禍嗎?當民進黨不顧後果,不負責任高唱臺灣地位未定論時,就刺激中共在法理上完全的壓縮中華民國存在空間,把臺灣未來交在賴清德的手裡,讓我們覺得非常不安,其實正好彰顯九二共識高度的智慧,創造性模糊讓兩岸可以從過去長久冷戰時期的對立,開始交流對話來往。
羅智強答:九二共識是兩岸交往地基,隱含一個很特別的默契,就是主權互不承認,但是治權互不否認,雖然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的主權,雙方並不承認彼此,但也不會直接衝突,這是九二共識創造性模糊的價值所在。
郝龍斌答:臺灣不管是跟大陸或美國打交道,一定都是要在基於對等尊嚴的前提之下。我一再強調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是最好的國防。
張亞中答:現在在中國土地上,其實有2個政權,一個叫中華民國政權,一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1971年以前,中華民國政權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在1971年後,聯合國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纔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國際事實。兩岸就在相互尊重下,透過一個和平的協議,承諾不分裂整個中國,但仍保留各自的憲政秩序主體。
前外交官介文汲提問:臺灣人民對反對黨的期盼包括制止臺獨工作者將兩岸推向戰火及毀滅、制止民進黨政府貪污腐敗、制止民進黨政府迫害人權、廢除惡法推動福國利民的法案,反對黨可用策略有議會鬥爭、街頭鬥爭、輿論聲討、羣衆路線、地方包圍中央等,如果成爲國民黨的領導人,會如何做好一個反對黨?
鄭麗文答:必須多管齊下,任何有用的戰略、戰策都要同時交叉運用,重複動員,務必全面性扭轉民意,全面性制止跟監督民進黨不再作惡,不可以出賣臺灣,不可以貪污腐敗,更不能夠讓臺灣推向戰火。
羅智強答:反臺獨、反貪腐、反迫害、反惡法的主戰場都在國會,過去我跟立法院的戰友經歷有史以來最長會期、最險惡的政治環境,面對民進黨大惡罷乃至司法清算,從來沒退縮。
郝龍斌答:黨主席應窮盡所有方式,凸顯民進黨執政問題,用所有力量結合民意、議會、地方政府乃至於國會。
張亞中答:國民黨若爲兩岸帶來和平,和平就帶來經濟,請問老百姓會不支持嗎?街頭鬥爭、議會鬥爭、地方鬥爭,輿論鬥爭我都同意,但我認爲若沒有一個思想、願景的鬥爭,國民黨只是在底下纏鬥。
蔡志弘答:我是有資格成爲大法官的候選人,對於怎樣透過法律維持人權,保障生命財產,也是我最關注的問題。若我擔任主席,可發揮法律專業避免迫害人權。
前臺北縣長周錫瑋提問:國民黨主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大選能勝選,2024年國民黨得票率是3成、民進黨4成、民衆黨2成5,現在來看就是泛藍、泛綠、泛白,請問泛藍、泛綠、泛白支持者的基本論述有什麼不同?國民黨主席是否應爲泛藍共主?
羅智強答:藍白之間必須取得相互合作,尊重彼此的主體性,但又要凝聚高度共識。在立法院民衆黨看到民進黨那個樣子,藍白有強烈共識,即便他們知道要發展主體性,但真的不能讓民進黨繼續執政,禍害臺灣,我們要把握藍白共識,取得最大公約數,最後贏得臺灣人民的尊敬、贏得民心。
郝龍斌答:我們60%的民意輸給40%的民意,相信多數民衆都非常扼腕且心痛。我擔任過臺北市長,我的領導力、執行力都經過檢驗,且跟目前的政治人物都有互信,希望能做勝選的黨主席。
張亞中答:民進黨的國族立場非常清楚,主張分離主義與去中國化,認爲臺灣人不是中國人;國民黨主張維持現狀,但現在兩岸是敵對的,要維持敵對現狀嗎?所以這2個政黨一個是逃、一個是避,加在一起就變逃避了;民衆黨面對兩岸問題,也沒什麼主張。
蔡志弘答:無論藍綠或白,都希望臺灣能安全,能免於戰爭,人民能過好日子,不同的是達成的方式,但共同目標都是追求穩定繁榮與公平的社會。
鄭麗文答:民進黨有2大神主牌,一個是臺獨、一個是非核家園,都會把臺灣推向毀滅的萬丈深淵,尤其是在臺獨部分,跟國民黨所信仰的中華民國一中憲法完全違背;另外非核家園已淪爲民粹、反科學、不理性,危害臺灣能源。我們希望凡事就事論事,不要讓臺灣只有立場,沒有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