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黨魁要有情義行動力強鄭麗文:藍白合不能靠密室協商張亞中:團結沒有理念只是分贓蔡志弘:把自己當成任務型主席郝龍斌:對等尊嚴對話並非舔共
「說清楚、講明白,黨主席大辯論」27日在中天電視臺舉行,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張亞中(左起)、羅智強、蔡志弘、郝龍斌、鄭麗文出席並交互握手合影表達團結。(姚志平攝)
旺中集團27日舉辦國民黨主席辯論會,會中各候選人針對黨務、團結、世代交替以及九二共識等核心議題展開激烈交鋒。
●黃呂遭收押時大家在哪裡
交叉詰問階段,羅智強率先發問。他強調,國民黨需要一位有情有義、行動力強的主席。並質疑其他候選人,在黃呂錦茹遭收押時,自己從晚上守到早上,其他人卻不見蹤影;在反惡罷時,他不僅出錢出力,還親赴現場協助,反問對手「大家又在哪裡?」羅直言,自己還沒當主席,就已經在做主席該做的事。
蔡志弘迴應,自己出身法律專業,也教過法律。他指出,反惡罷的運動本質是不合理的仇恨動員,導致立委動輒被罷免,這是民主政治的悲哀。他承諾,若擔任黨主席,將堅定支持黨內立委,並推動更完善的法案,真正造福民衆。
郝龍斌則表示,民進黨利用司法打壓國民黨,黃呂錦茹遭羈押98天,他多次探訪其夫婿,並在黃呂獲釋後安排她前往醫院檢查,也在活動場合給予溫暖支持。但要治本,必須推動制度改革,他承諾若當選,會推動修正刑事訴訟法羈押制度,避免非法羈押。
鄭麗文說,黃呂錦茹的遭遇令人痛心,她在黃呂參選臺北市黨部主委時全力輔選,如今卻看到黃呂被民進黨羞辱,甚至黨內其他幹部仍被羈押。身爲法律人,司法卻淪爲政治打手,鄭承諾,將成立律師團、協助募款,全面支持受害同志,更要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讓司法迴歸正軌。
張亞中則提醒,這場辯論不是比誰罵民進黨大聲。其他候選人多屬建制派、當權派,應該接受檢討。自己曾堅持史觀論述,也積極投入大罷免,卻被黨中央排除。他強調,羅智強雖是優秀戰將,但主席是主帥,必須爲兩岸創造和平,這個角色應由自己來承擔。
●如何推動黨內外團結
蔡志弘提問時,詢問如何具體推動黨內外團結。郝龍斌直言,國民黨長期「內鬥內行、外鬥外行」,表面和氣,背後卻暗箭齊發。團結必須從改變文化做起,要公開透明、對內可針鋒相對,但對外要一致。國民黨選舉屢敗的主因就是不團結,黨內人人有私心,強調自己無私,能獲同志信任來推動黨內外合作;他也喊話「2026要勝選,2028要重返執政」。
鄭麗文則認爲,國民黨的團結一直停留在口號,真正的關鍵是主席必須無私、守原則、尊重製度,而不是和稀泥、搞利益分配。她要當「桶箍」,帶領大家凝聚共識。若能體認兩岸和平與下架民進黨的重要性,不再計較個人得失,才能達成真正的團結。鄭強調,藍白合作必須走正式程序、遵守制度,不能再依靠密室協商。
張亞中則提醒,團結要建立在共同理念與公平制度上。若沒有理念,團結只是分贓;若沒有制度,則淪爲權貴操弄。他批評上屆總統大選沒有初選,如今仍有人主張徵召,這樣如何凝聚黨員?國民黨今天無法團結,正是因爲沒有核心價值。
羅智強以自身經歷爲例。4月面臨罷免危機時,二不說馳援羅廷瑋、塗權吉與徐巧芯。他強調,團結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身體力行,願意爲同志付出。正因如此,他願意在桃園市長提名時忍痛退讓,全力支持張善政。真正的團結,是先要求自己,而非指責別人。
●能否宣示未來不參選
郝龍斌接着提問,他要求所有候選人宣示未來不參選總統、縣市長或立委,以取信於黨員。鄭麗文迴應,自己沒有任何職位野心,過去在連戰主導下推動國共和解,之後也多次在艱困選區衝鋒陷陣,不是爲了個人,而是爲了黨的存亡。此刻危急,她願意承擔責任,帶領國民黨打贏2028。
張亞中則直言,郝龍斌此舉是「虛假宣示」,因爲郝本就無意再參選,只要制度公平公開,所有人都有資格參加,最終交給黨員決定。他承諾若當主席會辦初選,讓勝出者主導選戰,自己願退居二線。
羅智強則說,他的參選宣言第一條就是不會角逐2028總統,因爲若主席懷有總統野心,必然出現「兩個太陽」。黨主席必須是造王者,而不是自我加冕。
蔡志弘表示,自己1999年曾化解兩岸危機,未來唯一的目標是創造臺海和平。自己拒絕過民進黨政府的邀請,堅持生爲國民黨,死爲國民黨,不會參選總統,只願爲黨盡力。
●候選人如何吸引年輕人
鄭麗文提問,希望瞭解候選人如何吸引年輕人、培養新血。張亞中說,他在臺大教書20年,一直重視青年培育。年輕人對國民黨印象差,是因爲對未來感到焦慮、工作難找、生活環境惡化。若能創造兩岸和平,年輕人就會有發展機會,也會願意支持國民黨。
羅智強則認爲,若黨主席不能獲得年輕人喜歡,談什麼吸引青年都是空話。自己曾用社羣平臺帶動國民黨的論述反攻,擁有跨世代的號召力,黨主席必須具備新腦袋,才能真正引領年輕人。
蔡志弘反駁外界質疑指出,國民黨40歲以下的區域立委比例高於民進黨,證明國民黨並非不給機會。若當選會任命中生代爲副主席,重用青年立委,並將自己視爲「任務型主席」,任務完成後將讓總統候選人與主席合一。
郝龍斌則強調,世代交替不是換掉舊世代,而是跨世代合作。自己在臺北市長任內提拔多名40歲以下的政務官,如今都已成爲政治新星。主席的責任是讓英雄輩出,而不是個人獨秀。
●說明九二共識與統一主張
張亞中提問時指出,在各位政見公報中,許多人都提到九二共識,羅智強上次沒有回答,這次再請問大家:九二共識的內容是什麼?爲什麼大家主張的九二共識無法化解兩岸敵意?國民黨是憲法守護者,請各位告訴大家,是否主張統一?
羅智強指出,他是臺灣人,他是中國人,但他的中國是中華民國,至於中華民國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一中憲法,就是中華民國。九二共識未談統,也未談獨。兩岸有個矛盾,他們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方叫中華民國。蘇起創造九二共識,在這個地基上能讓雙方互相尊重對方的國名,也形成一種主權與治權的默契。爲何一開始他說要恢復兩岸光榮感?因爲國民黨是能走向新局的政黨。至於走向統一或不統一,都是漫長過程。
蔡志弘說,九二共識內涵就是一箇中國,各自表述。馬英九執政後,認爲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大陸則主張一中是原則,這就是他一直想解決的問題,一中內涵必須相互理解,我方的憲法是一中架構,大陸憲法是一中原則,雙方互相理解,才能配合一中政策,這是美中臺三方最大公約數,也是他努力解決困境的解方。一中內涵相互理解,是目前最能解決兩岸困境的方法,能創造臺海和平,讓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不盡快處理,臺灣將面臨許多困難。
郝龍斌迴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過去兩岸之間的通關密語,一中各表在我方這邊就是中華民國。兩岸要用對話取代對抗,和中方對話不等於舔共,如何維持對等尊嚴、展現善意非常重要。如果大陸願意對話,必須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不過目前並未看到這種狀況,所以對話空間仍不存在。他們當然要依據《中華民國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所以要特別對民進黨說:對維持現狀有幫助的就多做,沒幫助的就不要做。
鄭麗文對此表示,她要糾正郝龍斌。現在兩岸無法對話,並非九二共識不足,而是因爲民進黨不尊重九二共識、懷有臺獨野心。當年在軍事對峙數十年後,雙方的智慧創造九二共識,才化解軍事敵對,開始和平交流。馬英九時代還有馬習會,八年交流創造榮景,國際上也有突破,這些都與九二共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