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鄭麗文、郝龍斌激戰藍黨魁選舉 「自主黨員」成勝敗關鍵

▲鄭麗文深受深藍黨員喜愛。(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選舉10月18日投票,因被視爲藍營共主的臺中市長盧秀燕「拒不下海」接掌大權,陷入多人蔘選的局面,最終形成鄭麗文、郝龍斌的激戰情況。據指出,鄭麗文撼動退休軍系票倉,以出色口才與敢言、改革形象,獲得許多自主黨員、深藍支持者與退伍軍人黨員青睞,在幾份民調中力壓建置派的郝龍斌,即便郝家軍集結地方派系票源,起初勢頭看好,但假若黨員自主投票比例大,輸贏仍是未定之天。

此次國民黨主席選舉,有效黨員爲33萬1410人,較4年前減少近4萬票。以選舉結構分析,過去大致包括軍系、組織票、自主黨員票、海外黨員票等,但其中約有22萬已逾65歲,且極高比例都是「終身免黨費黨員」,即便只佔臺灣選民2%的比例,卻幾乎是黨內選舉的最大票倉。使得黨內欲選2026的市議員候選人、縣市長候選人擔心將選出與民意距離大。

自2024年過後卸任立委的鄭麗文,在此次黨主席之戰中再度在藍軍嶄露頭角,黨內指出,鄭麗文長久以來在親藍媒體中能言善道,給予自主選民「敢戰、能戰」的印象,選舉過程中不同於主流國民黨政治人物對兩岸認同論述的刻意模糊,頻頻高喊「未來所有臺灣人都會自豪,自信地說『我是中國人』,這纔是國民黨要做的事。」頗受黨內深藍支持者、退伍軍人喜愛,隨着多份民調領先,也讓鄭麗文空戰、陸戰氣勢大振。

▲侯友宜、張善政贊郝龍斌是務實穩健的領導人人選。(圖/記者湯興漢攝)

不過,有別於自主黨員及深藍支持者偏愛鄭麗文,黨內欲選2026的市議員候選人、縣市長候選人則反感鄭麗文走「小洪秀柱」路線,一名藍營人士就直言,國民黨連續在野九年,好不容易國會重新回到「最大黨」,即使如此,國民黨的好感度依舊入爬得緩慢,直到最近才終於超越民進黨,還是拜大罷免大失敗之賜,功臣不是國民黨的好,而是民進黨的壞,如今卻可能在黨內亂鬥中崩毀,「國民黨要贏2026、2028,就得迴歸中道路線,講道理、做實事、重視本土,爭取臺灣主流民意支持。」但如果選出與中間、主流意見相左的黨主席,未來將難以爭取、拓展多數選民認同。

另外,較晚起步、訴求穩健的郝龍斌來說,原以爲掌握多數地方派系支持就能勝選,豈料,選舉尾聲卻遭逢翻盤危機的困境。不僅全臺各眷村基層支持鄭麗文的黨員持續增加,尤其是二代軍系黨員自主性提高,將改革的力量寄望於敢講敢拚的鄭麗文,最麻煩的「關鍵因素」爲多位國民黨黨員票大戶,因原本認爲盧秀燕一定會參選,黨主席選情十分單純,並沒有先幫手中大批人頭黨員代繳黨費取得投票權,導致地方派系掌控的「有投票權」黨員數大減,郝龍斌能拿到本土藍、地方派系黨員票有可能不如預期。

目前而言,郝龍斌在輿論聲量、自主黨員甚至深藍支持者中都陷入與鄭麗文的苦戰。在最後的努力衝刺中,持續動員藍營要角表態,包括合體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張善政、黃復興黨部老將軍張人俊、南投縣長許淑華,但最重要的挺郝陣營也積極遊說盧秀燕做出關鍵「表態」,只是其似乎仍在猶豫中,認爲黨主席選舉不宜參與太多、應保持中立。

一名藍委分析,此次黨主席選戰鄭麗文、郝龍斌選情膠着,而軍系高層、軍系基層、自主黨員,乃至基層民衆支持者對於候選人們又壁壘分明,彼此競爭、對決氣氛相當濃厚,因此多數人不會想得罪任何一方進而影響未來選舉。該藍委也認爲,在逕渭分明的情勢下,無論如何,「自主黨員」在這次黨主席選舉中有極大機率將扮演一錘定音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