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之問”並不難回答,但想學起來可不容易

十二生肖裡,蛇又被稱作“小龍”。在這個蛇年新春,培育出六條“科創小龍”的杭州站在了聚光燈下。

《黑神話·悟空》、春晚扭秧歌的機器人、DeepSeek的爆火出圈,其背後的遊戲科學、宇樹科技、深度求索都是出自杭州,再加上雲深處科技、強腦科技、羣核科技,“六小龍”雖然都成長於杭州。

雖然最近網絡上關於杭州和相關公司的文章很多,但筆者近日在杭州走訪觀察這些企業卻發現,如同“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小龍”們也有各自的氣質:宇樹科技的實驗室裡,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書法與四足機器人的金屬骨架並置;強腦科技門口擺放着鋼鐵俠,展現出“人機合一”的企業願景;在國際上大殺四方的深度求索低調地棲身於一座金融機構匯聚的大廈,連企業logo都難以找到:遊戲科學身處遠離鬧市的藝創小鎮,室外綠草茵茵,如同世外桃源……

“六小龍”爲何扎堆出現在杭州?這成了其他大城市都在探尋答案的“杭州之問”。

呵護企業成長,更能包容失敗

一度引領科創浪潮的廣東率先追問,爲什麼樑文鋒等AI新銳都是廣東人,最終卻花落杭州?而後是南京追問,爲什麼高校等資源都不差,卻發展不出“杭州六小龍”?

有意思的是,關於企業爲何選擇杭州這個問題,早在2008年,上海市領導就對“上海爲什麼沒出馬雲”進行了反思:“有一天我見了阿里巴巴的老闆馬雲,他跟我說,阿里巴巴一開始是在上海,後來回到了杭州”,“我爲失去這樣一個由小企業發展而成的巨型企業感到相當遺憾”。

作爲杭州人,馬雲曾略帶驕傲地隔空回答:“阿里總部落戶杭州,因爲杭州擁有創業精神,包容民營企業的發展,更聚集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馬雲所說的創業精神,首先是一種歷史的沉澱。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杭州自古便是商業與創新的沃土。南宋時期“士農工商皆本業”的理念,奠定了杭州重商文化的基礎;吳越國“保境安民”政策推動了水利建設與海外交往,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城市基因。

浙江一直有“藏富於民”的傳統,杭州更是其中翹楚。作爲率先探索發展民營經濟的城市,民營經濟是杭州的“鐵柱鋼樑”。杭州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超60%,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已21次蟬聯國內城市第一。這也深刻影響了杭州的投資生態。杭州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早已過半,從杭州誕生的獨角獸企業背後,也總能看到本土機構的身影。

杭州“六小龍”看似橫空出世,但這些具有民營經濟底色的創業公司,都經歷過數年潛心成長的日子,而陪伴並扶持它們成長的,就是這種支持創業的城市氛圍。

2018年,杭州一個考察團在美國波士頓聯繫上強腦科技創始人韓璧丞,並將他請到了杭州。四年後,強腦科技實現全球首個便攜式高精度腦機接口產品10萬臺量產。杭州政府還爲公司提供了總部落戶所需的研發和產業化空間等一系列誠心誠意的服務,這推動強腦科技逐步成爲全球知名的腦機接口公司。

出品遊戲《黑神話:悟空》的遊戲科學公司,創始人馮驥此前是在深圳的騰訊工作。談及將公司團隊搬來杭州的原因,他直言“喜歡杭州的氛圍,節奏沒有深圳那麼快,房價也不太高,耐得住性子”。而就在公司成立的那一年,其所在的杭州藝創小鎮出臺了政策,對遊戲等數字內容企業,予以三年內給予最高100%的房租補貼或者減免。

和馮驥類似,宇樹科技的創始人王興興同樣是從深圳的公司大疆離職,然後到杭州創業的。在宇樹科技創業初期,獲得了杭州市“雛鷹計劃”扶持,當耗盡融資卻仍未實現產品交付時,杭州又挺身而出,一筆國資背景的融資解了燃眉之急。

作爲創業成功的典範,“六小龍”也都有各自的低谷。說杭州的創業氣氛好,不僅僅是因爲這裡的創投基金,更關鍵的是鼓勵試錯、包容失敗的文化基因。在浙江省及杭州市出臺的各類政策中,經常能看見專門列出的一條“盡職免責”條款。比如《杭州市錢塘區產業基金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就是建立健全盡職免責機制,明確對於已履職盡責的投資行爲,如發生風險造成投資損失的,相關單位不承擔相關責任。

一個允許失敗的地方,才能更好孕育成功。

政府主動服務,如同“企業助理”

城市需要人才和企業發展產業,企業和人才也需要政府人員給予幫助,這一點在杭州表現得極爲突出。

關於杭州的營商環境,一直以來都有“政府負責陽光雨露,企業負責茁壯成長”的說法。2016年,浙江啓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後,企業開辦時間從22天壓縮至3天,行政審批事項削減68%。2023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杭州合同執行效率指標排名全球第12位,超過硅谷所在的舊金山的第19位。浙江和杭州也逐漸成爲衆多創業者心目中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和城市。

最近網絡上流傳着一張評價杭州營商環境的朋友圈截圖,上面寫着:“如果杭州不成功,那就沒有天理了”。文中提到,“公司整個入駐過程、補貼申請過程,沒吃過一頓飯,沒喝過一頓酒,沒送過一根菸”“答應你的政府補助,按約定時間自動打款,無需你再去問,再去催,再去請吃飯”“事辦完,政府部門的人就消失,從來不煩企業,從不對企業指手畫腳”。

在“六小龍”中,遊戲科學是“外來戶”,團隊搬來杭州之後,住房是首要問題。當地園區的服務專員在瞭解到企業員工的住房需求後,主動聯繫、溝通,幫助他們協調到一批單身公寓、回遷安置房資源,短時間內就解決了這一難題。而且這些服務都是通過線上聯繫就解決的,既高效又便捷。

在走訪雲深處科技時筆者得知,“絕影”系列機器人研發的過程中,杭州市政府協助提供了完整的實驗場地,讓企業可以進行大量的巡檢功能驗證,比如機器狗的野外功能測試等。除此之外,杭州政府對於企業發展也秉持着“有求必應”的理念,成立了重點企業工作專班來響應雲深處等企業的一些需求,可以讓企業專心在研發上面。

無獨有偶,當宇樹科技需要測試環境時,濱江區政府直接開放了亞運場館。當Deepseek 需要訓練場景時,其大模型直接接入到了城市大腦。某個在杭州做自動駕駛的創始人曾在網上提到,政府得知他們需要特殊路測的牌照後,三天內就協調好了交警、交通、城管部門的聯席會。在這些案例裡,杭州政府充分展現了“企業助理”般的服務意識,把整座城市都變成了科技公司的測試場地。

不僅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杭州政府還用財政補貼鼓勵科技企業進行創新投資,對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先進製造與自動化”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按不超過該企業當年研發費用新增部分的2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填補國內自主產業鏈空白的高新技術研發項目,並列入市重大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的,按項目研發投入的2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不光出錢出地,還有“科創專區”

有了政策引導、營商環境和產業集聚等科創氛圍,杭州不僅有“科創六小龍”,還有很多即將“譽滿天下”的獨角獸企業。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杭州共有24家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與廣州持平。這些獨角獸企業,大多集中在科技領域,如人工智能領域的靈伴科技,雲計算領域的數夢工場等。

儘管現在杭州引領着科創產業的風潮,但在10年之前,“電商之都”還是杭州最醒目的標籤。從“做生意”到“搞科創”,這樣的產業切換又是如何實現的呢?

隨着製造業重要性的迴歸,杭州因爲過度依靠電商產業經歷了一段落寞期,不僅GDP一度被武漢超過,甚至還被省內的“隱形制造冠軍”寧波搶去了風頭。經歷了互聯網的退燒期後,杭州便有了向科創之城轉型的計劃。

2014年,杭州正式打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口號,並豪邁表示,企業搞研發,政府直接補貼30%的研發費用。除了給錢不手軟,杭州給地也很大方,將寸土寸金的未來科技城、濱江高新區等地塊低價提供給科技企業。

2016年,東起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至浙江農林大學,全長約33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拔地而起。通過市級層面的單獨規劃、土地指標傾斜和考覈鬆綁,該區域在短短五年內形成“一廊四城兩翼”的創新矩陣,匯聚阿里雲、之江實驗室等46個重大科創平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3%。

這種設計突破了傳統行政壁壘,例如在土地資源分配上,杭州對科創走廊核心區實行“指標單列”,避免與其他區域競爭消耗:在考覈體系上,減少GDP權重,增加研發投入、技術交易額等創新指標。這種頂層設計思維,使得科創走廊成爲要素流動的“窪地”與創新產出的“高地”。

科創的基礎在於“科”,截至2024年,杭州已建成1個國家實驗室、2個國家大科學裝置,3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形成了覆蓋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創新體系。但更關鍵的是其成果轉化機制:杭州市技術交易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並首創“概念驗證中心模式,由政府出資支持早期技術商業化驗證,降低科研成果“死亡之谷”風險。

放大市場活力,想學並不容易‍

隨着時代的發展,產業政策可以迭代,但核心邏輯始終未變——降低創業門檻,放大市場活力。“杭州之問”的答案可以概括爲,構建了一套“市場主導、政府護航、社會包容”的城市發展模式。

雖然這個答案看上去並不難,但其他城市想學好卻並不容易。杭州市政策工具箱的精準發力令人印象深刻,體現出“敢爲人先”的創新意識。這不是像其他地方把口號喊得震天響,兜兜轉轉回到原點,其實啥實事也沒有幹,杭州那是真金白銀地拿出資金扶持,而且補貼都是即時到賬,企業只要注意查收就行。

前文提到,遊戲科學初創期獲西湖區三年房租減免,宇樹科技在資金鍊斷裂時得到杭州融資救助。試想一下,這要放在其他城市,能輕鬆實現嗎?

所以,有時候我們別光羨慕人家城市如何如何的發達和有創新意識,要問問自己,你的城市具備吸納人才的條件嗎?有這樣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的誠意嗎?

有些城市雖然會搞一些人才引進政策的表面文章,但沒有舒適的營商環境和配套的產業基礎,真正的高科技人才不會爲那點引進政策所打動,人家看中的是創業的土壤和環境適不適合企業長遠發展。

杭州雖然已經有了六小龍,但政府仍然在一以貫之地促進就業、服務創業。杭州市爲在杭州找工作的大學生提供免費的住宿,最多可以7天免費,而且流程十分便捷。

以錢塘區爲例,後臺信息已經打通,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可以通過錢塘發佈APP來申請。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只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證和手機號就可以直接申請入住了。工作人員會在後臺對學歷信息和學信網進行比對,不需要另外上傳其他資料。收到通過的信息之後,本人憑二維碼就可以到就近的酒店免費入住7天。

更爲貼心的是,經過前期的經驗總結,錢塘區還對“免費住7天”的政策進行了調整。申請人在畢業一年內,可以對住宿7天的日期進行拆分使用,這樣的調整更便於畢業生靈活地安排行程。像這樣的工作如此細緻、貼心,如果沒有真正服務和幹事的心態,是沒有辦法完成的。

爭奪人才、爭奪產業的城市競爭並不是“拼政策優惠”的零和遊戲,而是生態系統的進化競賽。當一座城市像杭州這樣能夠將企業的創新衝動、政府的服務意識、社會的寬容精神凝結在一起,“科創小龍”自然會躍海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