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股》正德Q1每股盈餘0.28元 看好今年營收、獲利逐季成長

同時,董事會通過籌資案擬募資7.8億元,規畫以發行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本次募資的資金用途,主要用來償還銀行借款及轉投資子公司以償還其銀行借款,以便降低財務成本。

今年首季營收成長獲利下滑,公司表示,正德去年開始新造節能減碳船逐季交船加入營運,使得今年第一季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但今年安排3艘船舶進塢保養整修及接船認列一次性成本致使營業毛利下滑。

有關美國貿易代表署4月17日公告一項備受矚目的港口費政策,針對中國大陸建造的船舶進入美國港口收取新費用,預計自2025年10月14日起,港口費將以更具彈性、分級的方式實施。正德表示,目前旗下船隊僅有6艘爲中國大陸建造其中1艘租家爲港資,其餘5艘非中國租家,5艘船舶交船至今未停靠過美國港口,僅1艘有停靠過美國港口,若航行至美國港口,需付港口費,但可轉嫁給租家,公司成本不受影響。

近期美元急貶,公司收取的運費以美元計費,但相對支付的油料、港口、維修與造船貸款等費用,以及船員薪資也都是以美元計價,會產生自然避險,因此對正德影響不大。

在船舶佈局政策方面,正德於2021年訂購6艘委託日本造船廠打造的4萬噸輕便型高規格節能減碳散裝貨輪(Handy/40,000 DWT)已全數交付完成加入營運,分別與租家簽訂3-5年長約。 2024年4月董事會決議再訂購4艘委託大陸造船廠打造6.35萬噸極限靈便型(Ultramax)散裝貨輪,已於2025年1月交付1艘,預計2025年第三季以前交付3艘,已洽妥租家10年長期租約。

2024年11月在大陸廣州船舶交易所標得3艘載重噸各爲8.13萬噸卡姆薩型(Kamsarmax)的二手散裝貨輪,已於2024年12月交付首艘,2025年2月交付2艘,已全數交船完成,分別與租家簽訂2-5年長約。

2025年隨着紅海航道的逐步恢復,有望降低運輸成本,緩解供應鏈壓力;而隨着南美穀物出貨旺季到來,後續可望還有龐大的俄烏戰後重建和復甦需求將推升原物料運輸貿易;日趨嚴謹的環保法規推動下的船舶降速或退役致使散裝運力供給的逐漸減少,今、明年散裝新造船數量偏低,除了中美長期貿易政策動盪不安造成世界性貿易壁壘及美國高關稅政策造成高度不確定性,樂觀看今年散裝市況將呈現開低走高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