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股》新機來不及、舊機延後退役 長榮航太今年審慎樂觀
長榮航太第一季營收41.9億元,營業利益8.33億元,稅後淨利5.58億元,每股盈餘1.49元。營收比重中,維修業務佔比80%,製造業務20%。維修業務來看,機體維修佔比60%、線上維修佔比13%、零件維修佔比10%、引擎佔比8%。
去年第四季營收創單季歷史新高,達45.75億元,主要因爲調價及年底客戶拉貨效應,今年第一季營收穩健成長,毛利率24%創下近年來新高,則是受惠於價格調整與產出擴大。
長榮航太指出,美國啓動關稅戰後,航空業營運增添不確定性,貨運短期內因關稅豁免期內急單涌現,但下半年可能放緩;客運短期穩定,景氣變化影響旅遊意願,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客貨運景氣循環,通常要9到12個月後纔會反映到實際維修需求,對於今年的產能提升及維修需求成長,長榮航太仍保持審慎樂觀。
此外,原廠新機交機延遲,航空公司爲維持客運及貨運運能,也延租或推遲飛機退役時程,2024年退役飛機數較同期減少22%,平均退役機齡較同期增加2年,使得市場上維修需求增加。
長榮航太維修能力涵蓋主力廣體機型B747、B767、B777、B787,機體維修數量領先全球維修廠,今、明兩年持續導入新客戶,配合母公司長榮航空預計2027年導入A350,今年也將完成認證。
對於臺幣升值問題,該公司主要的客戶多爲國外航空公司或航太廠商,營收約有7成爲美元,因購買航材及送修的需求,也有美元的付款支出,但整體損益還是受到美元貶值的負面影響,參考第一季財報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美元貶值1%則影響稅前淨利4100萬元。
而對於波音提升交機數量是否帶動製造營收增加,長榮航太認爲,波音待消化的訂單需求仍持續增加,新進針對生產目標調整,短期內對製造廠的出貨量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主因爲波音仍以消耗其庫存爲主,長期訂單需求則如市場預估持續增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