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川普百變關稅幕後的博弈(孫太一)
美國對全球貿易伙伴課徵對等關稅生效不久,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佈這項措施暫緩90天,財政部長貝森特(後排左)、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後排右)立於一旁。(美聯社)
近期,川普對中國再度加徵關稅,其「有保有壓」的政策佈局,引發了外界廣泛關注。此次加稅措施呈現出高度差異化:對針筒、鋰電池等關鍵製造品徵收逾200%的重稅,而兒童書籍等消費類商品則完全豁免。這一組合拳式的策略背後,揭示了川普政府在經濟、產業及政治層面的多重考量。而對全球各國關稅政策調整背後川普團隊內部博弈的細節也開始逐漸浮出水面。
代表華爾街聲音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日在與川普一同返華盛頓的專機上,明確提出了市場的疑問——當前貿易戰的核心目的究竟爲何?是爲了增加財政收入,從而爲未來推動減稅創造空間?是藉此在國際談判中獲得更大的籌碼?還是爲了把製造業重新帶回美國本土?不同的側重點可能需要更爲明確的有針對性的政策。而這一系列問題,正是華爾街與工商界亟待解答的焦點。
白宮隨後也確實展現出更清晰的政策取向,開始將不同的貿易手段對應不同的目標。針對針筒、鋰電池等關鍵物品施加高關稅,顯然意在通過強壓手段促使相關製造業迴流美國。而此前對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產品關稅上的差別化調整,也可以視爲這一產業政策部署的組成部分。
可以預判,未來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及相關零部件等會被視爲是高科技產品而不會被納入與各國的談判之中。而現在和幾乎所有國家仍然存在的至少10%的加徵關稅所涉及的其他產品則仍然可以談判。也就是說前者主要爲了推動相關產業的供應鏈重回美國,後者則爲了換取利益或直接收割關稅。
另一方面,對於諸如兒童書籍等商品的豁免,則明顯是爲了緩解通膨壓力、避免不必要的民衆不滿。可以說,川普政府在經歷初期「亂拳出擊」後,正試圖調整策略,使其貿易政策更爲精準,減少對金融市場的衝擊——畢竟,過去幾周的股市、債市和匯率波動已引發政策層的高度警覺。
而這一轉變,也是由於貝森特和盧特尼克的小心機。此二人早就在醞釀穩定市場的方案,但考慮到所有他們的提議都可能被更爲強硬的「關稅派」納瓦羅直接反對或駁回,他們瞅準了某天納瓦羅去找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溝通事情而不在橢圓形辦公室的契機,找到川普,對川普做了工作,尤其是指出了債市的風險給美國金融、 美元體系等將帶來的不可挽回的衝擊。在川普被說服之後,他們還特地等川普發出了對絕大多數國家把加徵關稅降到10%的那條社交媒體信息之後才離開,以確保木已成舟,納瓦羅不可能再將其扳回了。
當然,川普做相關調整,對政策進行軟化的更深層的動因還涉及他所面臨的政治壓力與時間視窗的收緊。正如外界所觀察到的,川普可能曾設想在任期初期通過加徵關稅等手段「搞砸」經濟,從而將責任歸咎於前任拜登,以爲未來的「經濟上行」營造轉機,先抑後揚。但現實已經發生變化。
CBS/YouGov的民調顯示,3月時仍有38%的美國民衆認爲經濟困境應由拜登負責,而到4月,這一比例驟降至21%,反而有54%的人認爲應由川普負責。這意味着,川普「甩鍋」的策略正加速失效,其「保質期」遠短於預期。
當然,川普可能仍然在賭美國民衆的記憶有限。若能在2026年期中選舉前創造一波明顯的經濟回升,許多選民未必會去計較復甦起始的具體時間。但現實擺在眼前,留給川普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迅速完成「以時間換籌碼」的階段,開始撤回其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的政策,並適時推出刺激性措施,以兌現其「先抑後揚」的原始策略。
在此背景下,中國可能採取的應對策略也頗具看點。一種較有可行的我此前多次提及的方式可以是,中國不採取對美對等報復,而是選擇單方面降低對非美國家的關稅,實施非對稱性戰略反制。這一策略背後的邏輯非常清晰:過去的「修昔底德陷阱」假設是,守成國(如美國)試圖維護秩序,而崛起國挑戰秩序。但現實卻是,美國已主動放棄其在二戰後構建的自由貿易體系和市場規則,而中國此時只需守住原有秩序,就可能順勢完成權力轉移。我們可以將中國面臨的這一特殊的機遇及之後順勢崛起的過程概括爲「代序崛起」(Order Succession Rise),也就是說權力轉移是通過「繼承原有秩序」完成的,而非通過塑造全新秩序去挑戰守成國完成的。
更開放的貿易對中國而言是利大於弊的。而報復性地對美繼續加稅,不僅難以真正「懲罰」川普政府,反而可能只是一種情緒宣泄。相反,通過對歐盟、東協等其他國家削減關稅,反而有機會擴大中國的外貿空間。當前已經取得的諸多進展是非常積極的。雖然這種做法也可能引發其他國家對中國商品傾銷的擔憂,但這完全可以通過設置最低價格、配額機制等方式進行談判化解。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政府最近確實在重新評估其整體關稅政策,對大多數國家暫緩加稅就是這一調整的體現。但川普個人對關稅的偏愛仍舊強烈,一旦金融市場趨於穩定,他可能會再次依賴關稅作爲首選的內政與外交工具。
川普的新一輪加稅並非簡單的保護主義延續,而是其政治生涯關鍵節點上的一場豪賭。而中國若能採取智慧的非對稱迴應,則可能在這場看似對抗的較量中,爭取到更加主動和有利的戰略地位。
(作者爲美國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政治科學系副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