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長高藥物健康食品熱賣 奇美醫中醫給這些建議助發育
中醫師莊孟臻提醒大家,除藥物治療飲食、運動及作息配合也很重要。圖/莊孟臻提供
近來「能讓孩子健康長高、轉大人」等各類中西藥物、健康食品廣告琳瑯滿目。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表示,現今兒童普遍飲食不均、運動過少、晚睡並承受高升學壓力,肥胖、性早熟、體重過輕、身材矮小、發育遲緩等各種發育問題層出不窮。孩子成長不僅是長高,身心全面發展更重要。
孩子有生長髮育問題,在西醫就診時也可尋求中醫協助,其中「開脾」、「轉骨」是家長最常問的問題。家長也常購買相關中藥材或健康食品。
中醫師莊孟臻提醒大家,除藥物治療飲食、運動及作息配合也很重要。飲食要多補充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少吃高糖、高油脂食品;運動建議以跳躍運動爲主如跳繩、慢跑等。
尤其要有規律作息早睡、不熬夜,因爲生長激素於深夜11點到2點會藉由熟睡分泌至最大值,因此建議孩子於10點前就寢。家長也應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的正常發展,要讓孩子學習如何解壓、抗壓,保持身心愉快對長高也有幫助。
孩子到底可以長多高?正常的長高速度是多少?莊孟臻表示,身高受遺傳、營養、運動、作息及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遺傳決定約七成。一般男孩遺傳身高約爲父母平均身高加6公分;女孩則是父母平均身高減6公分。成年身高可每半年追蹤骨齡來預測,不一定等於遺傳身高,最好6到8歲左右開始監測生長髮育,可較準確預測成年身高並及早發現問題。
通常孩子4歲到青春期前正常每年可長高4至6公分,女生約10歲,男生約11.5歲進入青春期,這一階段即爲「轉骨發育期」,是體格及心智轉變成大人的過渡時期,也是人體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高峰,通常每年可長高6至8公分。
若身高低於3%、生長曲線百分位隨年齡增長卻持續下滑、一年長高不到4公分等異常的生長速度,或是在8歲以前胸部發育、9歲以前睾丸發育、進入青春期卻遲遲未出現第二性徵等,都可能是疾病問題,應尋求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診療。
中醫部表示,中醫常透過補腎、疏肝、健脾方式來處理兒童生長髮育的問題,治療手段很多包含中藥、藥膳、鍼灸、雷射鍼灸、艾灸或穴位按摩等。臨牀上也會參考生長曲線百分位、生長速度至少近一年的身高與體重變化、第二性徵發育的情況、西醫骨齡或抽血等相關檢查,及是否有其他影響生長的疾病等,綜合評估孩子當下的成長階段,給予合適的個體化治療。
當孩子還沒有出現第二性徵之前,中醫會先調理脾胃、過敏和睡眠等問題,建立好的體質基礎;第二性徵出現時,則開始介入轉骨方,補腎壯骨、活血通絡,把握黃金成長期衝刺身高。
中醫轉骨的目的不僅僅在於長高,也有調理生長髮育和改善體質等作用。然而,性早熟或骨齡超前的孩子要慎用中藥處方,服中藥期間也要持續追蹤骨齡變化,以避免補過頭,反而造成生長板提早閉合,不利於成年身高。除了中藥調理外,亦可刺激長高穴位,如「涌泉穴」爲腎經井穴,能啓動腎氣循行,可透過跳躍或按摩刺激;「身柱穴」爲督脈穴位,有身體的支柱之意,可提升陽氣、調整體質,有利小兒生長,可透過艾灸或推拿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