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全球產能過剩 大陸太陽能五雄傳去年大裁員8.7萬人
路透報導,中國大陸五家太陽能巨擘去年悄悄裁員近三分之一。美聯社
企業申報文件顯示,中國大陸大型太陽能業者去年裁掉近三分之一人力,顯示儘管太陽能被北京當局選爲驅動經濟成長的產業,該產業仍不敵價格不斷下跌與高額虧損。
根據路透對公開申報文件就業數據的分析,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與通威去年總計裁員約8.7萬人,裁員人數平均佔員工總數31%。分析師認爲,這些先前不爲人知的裁員可能是人力精簡與遇缺不補的結果,業者爲抑制虧損削減薪資與工時,是員工辭職原因。
裁員在中國大陸是政治敏感議題,北京當局視就業爲社會穩定關鍵。除了隆基去年承認裁員5%,其他業者都未宣佈裁員,這些公司也都未回覆路透提問。
這些裁員凸顯中國大陸太陽能與電動車等產業激烈價格戰帶來的衝擊,目前全球每年生產的太陽能面板是需求兩倍,大多數面板在中國大陸製造。根據太陽能光電產業協會7月報告,2024年以來下市、破產或被收購的太陽能公司超過40家。
晨星分析師王成(音譯)說:「2023年底以來這個產業景氣持續惡化,2024年情況其實變得更糟,2025年看來還會繼續惡化。」
隨着中國大陸把資源從不斷沉淪的房地產業,重新導向太陽能面板、電動車與電池這些曾被稱爲「新三樣」的成長產業,2020至2023年該國太陽能製造商大舉興建新工廠。這股營建熱潮導致太陽能面板價格跌跌不休,美國對從東南亞許多中資工廠出口的商品課徵關稅,使得激烈價格戰進一步惡化,中國大陸太陽能產業去年虧損6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