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產能過剩 公股銀:留意四大風險

公股銀認爲,大陸產能過剩嚴重衝擊他國產業、勞動市場和經濟安全,可能會影響全球經濟、貿易、資源分配和地緣政治格局等,潛在風險包括產能過剩造成市場供應過多,導致價格下跌,對其他國家的企業產生競爭壓力,進而引發貿易緊張局勢;其他國家可能因大陸的產能過剩,受到不公平競爭,導致貿易衝突升級,並引發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興起,如關稅、配額和其他貿易限制等。

此外,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企業過度擴張和債務風險增加,若這些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利潤來應對其債務,可能會因負債過高而導致金融風險,並擴散到其他國家和金融市場;另產能過剩可能導致過度使用資源,加劇環境壓力,對全球資源供應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公股銀指出,中國大陸之所以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源自於其體制,各地方政府爲招商引資,祭出各種供地優惠、稅費減免等激勵措施,加上政策鼓勵之下,特定產業快速成長,企業跟風、過度投資,進而造成產能過剩。

當大陸以低價方式,大量出口至其他國家時,將對進口國的產業造成競爭壓力。爲保護國內產業發展,各國不得不採取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以消除貿易不公平的情形,例如歐盟對大陸進口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及課徵高關稅、美國總統川普針對大陸進口商品全面提高關稅等。

公股銀表示,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警戒與重視,並且紛紛採取防禦以及抵制措施,這波反傾銷和反補貼的浪潮,是否成爲新常態仍然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