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勿以「核廢水你喝 核廢放你家」情勒(林基興)
連署反核的莊教授,不用擔心需萬年照顧深埋核廢,因快中子可讓高階核廢變種,既可消除輻射又可發電。莊教授該與時俱進吧。圖爲NGO團體反核三重啓活動。(謝佳潾攝)
核三延役公投前,民進黨員要支持者喝曾放置蘭嶼核廢貯存場的水,以爲後者會恐核而不敢喝。相對地,2002年,呂秀蓮副總統說:「核廢場沒問題,是有些政客每年就要去挑它一下,所以我這次去就要住在覈廢場旁邊。」
其實,接觸輻射源並不會使物質具有放射性,這是輻射與核安最重要與讓人放心的事,在考慮使用諸如輻射照射食物或消毒醫院供應品時,我們不要擔心其食物或供應品因而具有放射性;蘭嶼貯存場的低階核廢輻射源不會使得水具有放射性。
反核者當知臺北的輻射(約每小時0.062微西弗)高於蘭嶼核廢貯存場門口(約每小時0.018微西弗),臺電員工經年累月住在貯存場也沒受影響,由其年度健檢即知;監測與研究顯示蘭嶼同胞亦無傷。法國首個低階核廢場La Manche自1969年開始存放,1994年滿載而關閉與監控。
全球累積經驗,更知對策。例如荷蘭博爾瑟勒(Borssele)將低階核廢水泥塊放藝展區走廊,民衆欣賞名畫時,身後就是低階核廢水泥塊;因低階核廢的輻射劑量本就低,監管一段時間後,其輻射劑量已確認低至安全範圍內;若傳統的包裝與隔離(蘭嶼核廢水泥塊一直放鐵桶內又深鎖場內),反而引發民衆恐慌。
世界充斥輻射,包括你我均釋放輻射、香蕉等食物中有放射性。傷害與否的關鍵在劑量,國際規範上限一年一毫西弗,其實非常保守,因其健康效應約等同20公克酒精或40杯咖啡。又如法國國家科學院與醫學學院在2006年聯合報告指出,無證據顯示輻射劑量在100毫西弗以下使人罹癌,另外,諸如伊朗等一些地區環境劑量高達300毫西弗,但無高的罹癌率。難怪諾貝爾生醫獎得主雅蘿(Yalow)呼籲理解無害而可忽略的輻射劑量、以科學引導人生。
最近,反核者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將核廢料儲放於同意率最高的三個縣市。反核民代說放最同意的金門,金門民代迴應放總統府。其實,核廢的輻射劑量很低,如上述,金門可笑納核廢,因還有「補償金」可領。同意次高的連江縣也不要擔心情緒勒索。不過,依法需要地質等條件適合者纔可當貯存場,大家不要胡鬧「核廢放你家」。
以上是低階核廢(手套與濾網等)。至於高階核廢(用過燃料),因可再處理而成爲新能源,站在善用資源立場,實不應埋藏;因量很少,暫存核電廠內,受監管而不傷人;科技日新月異,處理成本一直下降,不論掩埋或再利用均不急着處理。連署反核的莊教授,不用擔心需萬年照顧深埋核廢,因快中子可讓高階核廢變種,既可消除輻射又可發電。莊教授該與時俱進吧?
那麼反核者還有事可做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空污、菸酒、不健康飲食、少動、肥胖」等均爲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趨吉避凶之道很清楚。(作者爲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