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賴清德「零和對抗」 臺海難和平穩定(楊昆福)

迴應賴總統雙十演說,大陸國臺辦: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臺海和平穩定纔有切實保障。(示意圖:達志影像)

日前,賴清德發表任內的第二次雙十國慶演說,宣稱要帶領檯灣「邁向更美好的明天」,「守護臺海和平穩定」,然而縱觀他上臺至今的各種言行,事實上卻是不斷將臺海推向崩盤的險境,將臺灣民衆綁上「臺獨」的戰車,早已將自己形塑爲好鬥的「臺獨工作者」形象。「鬥」已經成爲他的政治標籤與維繫權力的主軸:在內部「鬥政敵」;在兩岸及涉外領域與中國大陸大搞「零和對抗」。

「零和對抗」思維可以說充斥在賴清德日常的言行舉止中,並淋漓展現在此次的演說當中,字裡行間充滿了對中國大陸的敵意與惡意。他影射和抹黑中國大陸搞「威權主義擴張」、「挑戰國際秩序及區域秩序」並「嚴重威脅整個第一島鏈的安全」。稍加思考與推究不難知曉,破壞臺海及區域和平穩定的亂源是「臺獨」勢力及在背後扮演影舞者的域外干涉勢力。他們之所以樂此不疲,是因爲有利可圖。因爲,臺海及區域的不和平與不穩定對他們最有利。「臺獨」勢力可繼續販賣「芒果乾」,炒作「抗中保臺」,加強意識形態動員。域外干涉勢力則可大打「臺灣牌」,利用「臺獨」勢力持續製造兩岸內耗,進而實現壓制中國大陸發展的政治目的。

值得玩味的是,賴清德居然能大言不慚地將淪落爲棋子的臺灣,描繪成「印太和平穩定的樞紐」、「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在西方的眼中,民進黨當局主導之下的臺灣,隨時都能「可割可棄」,只要美國戰略調整或利益發生重大變化,棋子立馬變棄子。所以說,賴清德這種掩耳盜鈴的陳詞濫調,和先前蔡英文說臺灣是棋手不是棋子,可謂是如出一轍,兩人顯然都低估了臺灣民衆的基本判斷力。事實上,綠營政客的話語邏輯及話語敘事,均未能突破「臺獨」政治框架。他們圍繞着的邏輯原點便是,挑動民粹並攫取政治私利。以這樣的心胸和格局,臺灣社會只會被他們越做越小,難有長遠發展可言。

因爲,爲了政治私利,「臺獨」政客可以肆意扭曲事實。以這次賴清德再次使用「終戰」一詞爲例,企圖掩蓋「臺灣光復」的歷史和法理事實,這種戀殖心態令人汗顏不已,無疑是在「自我再殖民」。這樣的格局,能帶領檯灣「邁向更美好的明天」?連基本的事實都不尊重,連基本的是非都不明辨,哪來的格局擔當與領導力?

所以,賴清德大談提高防務預算比重,宣稱要發展國防產業,贏得「敵情威脅」,能有多少的說服力?反而暴露了他主動配合並依附美國,甘當「抗中馬前卒」,同時拿臺灣民衆的納稅錢,向美國軍工複合體輸誠,營造「臺美關係」提升的虛假景象。完全可以預見,在民進黨「零和對抗」思維下,臺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均將成爲奢望。(作者爲大陸臺灣問題研究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