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開大門走大路 國民黨的最後契機(陳世昌)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必須擴大國民黨在全面性年齡層的信任,爭取入黨只是形式,關鍵是認同。(資料照/郭吉銓攝)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相關效應持續發酵,正面負面都存在毫不意外,更多的關注是鄭麗文如何讓這個奄奄一息的百年老店重生,確實是極爲艱困的重擔,但如果能借由難得的時空機緣,開大門走大路,應該是國民黨的最後契機,也是臺灣人民緊盯的發展,成敗結局落差極大。

先看看國民黨現存的基底,表面上看似還能在立法院呼風喚雨,結構上卻是風雨飄搖,黨員極端的老化傾斜,讓這次的競選與投票過程危機溢流,若非鄭麗文的訴求符合老黨員期待,恐難突圍勝出,因此鄭麗文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必須擴大國民黨在全面性年齡層的信任,爭取入黨只是形式,關鍵是認同。

必須說國民黨目前在臺灣選民眼裡還是不及格,核心因素就是不夠積極,未能在人民最關切的議題與時機勇於發聲,若非韓國瑜在形象與聲量補了部分缺口,朱立倫團隊的顢頇與曖昧,都只是讓國民黨減分,倘若黨機器還是換湯不換藥,接下來兩場重要選戰,只怕仍是無言結局。

鄭麗文面對這樣的老態組織,除了要加速黨內執行團隊年輕化與數位化,更要隨時扮演好在野黨的角色,對賴政府的監督基於大是大非,不是逢綠必反,而是成爲既能牽制又能引領的民意火車頭,不讓主政當局有任何推託藉口,這一點以藍白的立院優勢,鄭麗文必須好好掌握主流民意,而任何政策攻防,都有必要跟人民說清楚,才能成爲累積選票的雄厚本錢。

朱立倫領航的國民黨,最讓臺灣人民不放心的,除了明顯的親美態度,更大的質疑是兩岸政策的方向,如今鄭麗文將九二共識等文字講得明明白白,領導者更必須有不畏懼被貼標籤的膽識,綠營甚至黨內殘老如何攻訐,鄭麗文都需要挺着風浪前進,前提是讓臺灣人民信任,國民黨在兩岸政策的走向,完全基於臺海和平與臺灣人民利益最大化考量,不卑不亢去做就對了。

然而至少未來近三年,仍是民進黨執政的現實,鄭麗文當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否則一切都窒礙難行,換言之接下來兩場選戰,勝選是唯一目標,在此之前攸關兩岸政策的推展,或許毋需操之過急,只需秉持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雙軌主旨,沒必要忙着應付綠營的抹紅,但是在對外與對內,仍需態度明確勇於承擔,用最簡要的訴求贏得民意與國際認同,至少發揮民意監督功能,遏止任何的臺海風險,民意與民生則是最好的後盾。

過去這些年,臺灣民間最常聽到的一句,就是國民黨沒救了,鄭麗文當選並不意味着國民黨有救了,國民黨曾經因爲大而無當丟了江山,也經歷小而無能苟延殘喘,如今立法院靠藍白合作,總算給民衆看到活力與希望,卻因爲許多現象又出現蝕酸危機,鄭麗文在此機緣掌舵,是危機也是轉機,更是國民黨最後的契機,如何翻轉人民的觀感與耐性,都是鄭麗文團隊的首要功課。

黨魁選舉結果,顯然鄭麗文不需要擔心的,就是偏高齡層的支持,最艱鉅的任務卻是如何吸引中壯年以下的認同,重新擦亮國民黨的百年招牌,唯有徹底更新軟硬體與迎合新技術,整合所有資源與行銷朝企業化經營推進,先改變過往的百年政黨陳腐印象,堅定宏觀的兩岸政策與施政理念,最有力後盾不是來自哪一方,而是期望安居樂業和平穩定的民意。

鄭麗文只是鄭麗文,更需要開大門走大路的是國民黨,別讓臺灣人民又失望。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