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救觀光 應以雙城論壇爲師(沈迺訓)
第15屆雙城論壇於臺北市舉行,市長蔣萬安在歡迎晚宴上與上海市副市長華源握手致意,華源在本屆論壇宣佈推動上海團客來臺旅遊。(鄧博仁攝)
交通部去年初喊出2024年來臺旅客人數目標破千萬的豪語,最終卻僅達成四分之三的750萬慘澹收場。此成績顯然不及格,明明聯合國旅遊組織(UNWTO)預期全球旅遊業可望在2024年底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但來臺旅客數量卻僅有2019年高峰時約6成;與今年出國人數差距更是以倍計算,旅遊消費逆差近7300億。顯然,旅遊消費逆差破兆元的局面,可能比賴清德總統2030年讓觀光產業上兆元的政見還早達成。
衆所皆知,要搶救臺灣觀光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兩岸恢復有序交流,但在蔡英文政府上臺後兩岸明顯交惡,來臺旅遊人數呈現雪崩式下滑,14億人口的旅遊市場不過咫尺,卻僅佔整體入境人數5%上下,與2014年高峰的418.3萬、佔比4成的榮景有天壤之別。如直接將今年750萬來臺人數與2014陸客來臺數量打個8摺合計,交通部破千萬人次的目標應已達標。而大陸前三季出境旅遊人數將近9500萬人次,破億在即,來臺人數卻僅32萬人,賴政府豈能持續漠視?
對此,各縣市政府並無坐以待斃,仍積極以城市交流的形式積極爭取陸客來臺。其中尤爲顯著者,是日前已圓滿落幕的雙城論壇,臺北市長蔣萬安成功爲論壇的舉辦帶來實質成果,上海副市長華源宣佈「上海團客恢復赴臺旅遊」,大讚上海沒有山,臺北的陽明山,臺北大縱走的七段路線等自然景觀以及美食、文創等等都會是上海民衆的旅遊目的。相信可望農曆年後就會宣佈實施,顯見雙城論壇並非綠營抹紅的政治大拜拜,毫無實際功能,而是事在人爲,蔣萬安任內的堅持舉辦並爭取兩個城市的實質政策互惠交流,就是最佳實證。
大陸官方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臺灣仍是大陸民衆有意旅遊的前五大目的地。交通部長陳世凱不能嘴巴只會說明年仍會以1000萬人次爲目標努力,卻拿不出半點有效作爲,放任大陸出境人口破億、來臺人口不到50萬的詭異數據持續出現。應趕緊回頭跟陸委會政策溝通,並積極在《財劃法》通過後各縣市政府可望有更多的自主觀光預算資源下,鼓勵各縣市觀光主管機關主動出擊,創造兩岸城市觀光交流的政策新亮點,成功的政策帶來的來臺人數增加,成果也會是中央與地方共享,創造雙贏。
如否,賴政府持續消極接觸對岸,待對岸旅遊消費市場琵琶別抱,臺灣不再有特殊意義的吸引力時,臺灣觀光恐難避免走向傳統產業的後塵成爲夕陽慘業,賴政府應負責任看待觀光政策的長遠之計。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