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海鯤號潛艦海測跳票 「意外」何故?(王志鵬)
根據媒體報導,海鯤號岸測電壓不穩燒掉過多零附件,原定4月海測恐跳票。(中時資料照)
2025年2月23日國內某媒體報導,標題爲「海鯤號岸測電壓不穩燒掉過多零附件,原定4月海測恐跳票」。其重要資訊內容如下:
一、海鯤號潛艦進行「泊港測試」(HAT)期間,因岸上供應電力電壓不穩定,導致燒掉多項次系統的零組件,且燒掉的數量超過預期;
二、光電潛望鏡系統液壓不穩定而不斷調校;
三、潛艦在電力供應上的設計,交直流電力轉換核配比發生問題,無法穩定與平衡;
四、對於目前因岸電不穩造成燒壞零組件超出預期的問題,海昌工廠刻正追究是電力盤設計?或是變電器等所造成,正全面檢修中;
五、至於需緊急採購的零組件費用,並不會由施工的臺船來墊支,將由海軍司令部與中科院協調處理中;
六、另海鯤潛艦所選用的400多組的鉛酸電池,終於獲得歐洲生產國的同意,以第三國出貨的方式,月前已海運抵臺,在完成泊港測試(HAT)後,纔會陸續裝在海鯤潛艦內。
七、至於協助臺船建造潛艦艦體壓力殼技術的南韓SI Innotec公司(技高策略股份有限公司),因錄音帶事件,臺船已提前一年在2024年12月解除合約,目前臺船與南韓SI公司已無合作的項目。
回顧海鯤號潛艦繫於2024年2月22日自海昌廠拖出,由中信八號浮塢載運,進入中船乾塢,開始進行相關裝備的後續裝設與基本的「塢內測試」;同年7月15日正式出塢,移往中船91號碼頭停泊,開始進行「泊港測試」(HAT);然於12月20日又自測試碼頭由拖船協助再次浮移至臺船乾塢。若上述媒體報導爲真,那此泊港測試期間所發生的意外事件,實在令人震驚,且若干的問題實可避免發生。
首先,泊港5個月期間的所提供的岸電,會發生不穩定的情況,是一時的還是長久存在的問題?而臺船所提供的岸電不穩定是臺船的問題?臺電供應發生的問題?還是海鯤號潛艦本身交直流轉換的問題?且爲何周遭的電力不穩的情況,僅海鯤號發生?
其次,潛艦本身各單一裝備,及至次系統到主系統,在設計上必然有電壓不穩定的基本「保護線路與裝置」設計,怎麼可能導致燒掉多項次系統的零組件,且燒掉的數量超過預期?可見這潛艦的電力分配與負載的問題,不容小覷。然多次燒壞次系統零附件,未釀成艦內意外失火,堪稱不幸中的大幸。
而潛艦在設計上不論是單一裝備上、或是次系統和主系統,均是採取「雙重保證」的線路和系統設計,已確定潛艦仍然能夠正常安全操作,並進行故障排除或修復;會發生此等意外多次傷毀的情況,實在令人感到震驚和疑惑。
再者,爲何燒掉的多項零組件均爲次系統,而沒有主系統,因此可以研判泊港測試期間,可能根本沒有啓動主系統,因爲主系統尚未完備(很可能是電瓶未到位、也未加添燃油)。
此外依據報導指出,海鯤潛艦採購400多組的鉛酸電池(非較好的銀鋅電池或是更爲先進的鋰電池),終於獲得歐洲生產國的同意,以第三國出貨的方式,月前才海運抵臺。這表示將在塢內持續安裝入潛艦內,那當初爲何要急於出塢進行「泊港測試」,此亦可證明港測期間,可能根本無法啓動主機充電,必須依賴岸電提供次系統的測試。
至於因燒掉的次系統零附件,必須緊急採購;然海鯤號的預算應當已經支付臺船,那爲何所需費用不由施工的臺船支付?而是由海軍司令部與中科院協調來處理此筆意外的預算?
依據媒體於2025年2月22日所公開的照片顯示,於「海鯤號」帆罩周圍所建立起的工作鷹架,以及所升起的2號搜索潛望鏡和通信桅,清晰可知正在設置或測試美國L3 Harris公司所提供的先進光電潛望鏡系統和帆罩內部其它各桅杆的工程;媒體亦報導,有人目擊乾塢內的帆罩工程,圍繞臺船員工與美廠技協人員,似乎連日分別針對潛望鏡系統進行測試。這表示當初海鯤號於去年7月15日出塢移泊停靠碼頭進行「泊港測試」,很可能潛望鏡系統根本就還沒有安裝或達到完備。
最後,有關臺船與南韓SI公司提前賠償解除合約,抑或意涵此其中可能有存在問題或是弊端,是否有必要進行追查,可待後續的釐清。
海鯤號潛艦於泊港測試期間,絕對不可能沒有缺點,但當發生時必須一一檢出,予以克服和改進(海軍司令部於2024年9月10日即曾公開說明,海鯤號泊港測試的進度已經達到50%至60%,不過仍有十餘項的缺失有待改進,此並非媒體所述有逾70項的缺點)。
惟就上述分析可知,海鯤號潛艦所發生的意外缺失,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主要導致的原因可能就是爲了「趕進度」,對外進行「大內宣」,進而獲得「預算」。但是這樣的做法,將完全違反正常的建造和測試流程,會意外發生問題也就不足爲奇。最後還是衷心的期望與祝福,首艘海鯤號潛艦能夠順利平安。
(作者爲前海軍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與潛艦訓練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