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海鯤號潛艦泊港測試未果 返回坐墩乾塢主因(王志鵬)

海鯤軍艦完成泊港「軸系校中作業」後,再浮移至臺船乾塢,迄今坐墩乾塢內已超過2個月,引發外界疑慮。(本報資料照片)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於去年(2024)2月22日自海昌廠拖出,由中信八號浮塢載運,進入中船乾塢,開始進行相關裝備的後續裝設與基本的「塢內測試」;同年7月15日正式出塢,移往中船91號碼頭停泊,開始進行「泊港測試」(HAT);然依據媒體報導,海鯤軍艦完成泊港「軸系校中作業」後,於12月20日又自測試碼頭由拖船協助再次浮移至臺船乾塢,執行水線下測試調整項目及最終傾測試驗等作業。不過,坐墩於乾塢內已超過2個月,那到底是爲什麼呢?

依據媒體近日2月22日最新的報導和所公開的照片,於「海鯤號」帆罩周圍所建立起的工作鷹架,以及所升起的2號搜索潛望鏡和通信桅,清晰可知正在設置或測試美國L3 Harris公司所提供的先進光電潛望鏡系統和帆罩內部其它各桅杆的工程;媒體亦報導,有人目擊乾塢內的帆罩工程,圍繞臺船員工與美廠技協人員,似乎連日分別針對潛望鏡系統進行測試。這表示當初海鯤號於去年7月15日出塢移泊停靠碼頭進行「泊港測試」,很可能潛望鏡系統根本就還沒有安裝或達到完備。由於潛望鏡系統無法在泊港的情況下安裝,因此就必須重新再次進入乾塢。按照正常的程序,在海鯤號出塢之際,就必須是全艦裝備到位,才能進行「泊港測試」。而這個過程所顯示的真實情況,其實很可能就是儘可能地「趕上延宕的進度」。

再者次要的因素,就是海軍司令部去年9月10日曾公開表示,海鯤號泊港測試的進度已經達到50%至60%,不過仍有十餘項的缺失有待改進,此並非媒體所述有逾70項的缺點,但是海軍司令部並未進一步說明缺失的原因。惟殊不知任何一型的柴電潛艦,所裝配的主系統與次系統約27個以上,這逾10項的缺點,看不出是「系統項」,還是「單機項」;這很可能就是海軍所稱的這逾10項缺失,於泊港測試時無法進行改正,可能是與水下的系統或裝備有關,因此也必須再次進塢進行缺點改正。至於是否順利,目前看來必然會延誤節點和期程。

任何測試過程,有缺點是必然,務實進行改正,值得給予支持。然而卻不希望的是,不尊重潛艦專業的政治操作,抑或急於爭搶預算,甚至因爲軍火掮客的介入,而產生弊端。由於海軍司令部目前並無潛艦專業將領,且海軍潛艦部隊人才培養不足又緩不濟急,可能已經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其壓力之大可能外界難以想像。目前官方所公開的進度均按照計劃節點,也預期將在今年4月完成泊港測試,但不論是個人或是國人,都期望首艘海鯤號潛艦的建造與後續一連串測試,都能夠一切順利平安。

(作者爲前海軍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與潛艦訓練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