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大陸2025政策六套拳至爲關鍵(劉性仁)

大陸擴大內需的策略恐怕要透過提升收入水準、改善各項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業及數字經濟等多方位措施,來促進大陸內部市場的消費和經濟增長。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3月大陸兩會即將到來以及美國川普總統上任已一段時間,中美兩國磨合與協調談判正在嘗試且進行當中,對於中國大陸來說,一直以來最大的挑戰都是自己,因此與其靠別人衰弱不如發展自己,把大陸自己發展好纔是關鍵,眼下擴大內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支持生態文明發展觀光以及高水準有序對外開放等工作,自然爲當務之急的工作。

擴大內需的策略恐怕要透過提升收入水準、改善各項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業及數字經濟等多方位措施,來促進大陸內部市場的消費和經濟增長。特別是加大中國大陸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支出,提升低收入羣體的生活水準,從而增加消費能力,大陸民間消費力顯然還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關鍵是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製造業的高端化和智慧化發展,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的產業發展,並在數據化轉型方面取得突破,同時加強區域與國際合作,構建全面、開放且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中間,積極參與全球貿易與產業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利用國際資源進行技術引進和國際併購,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更是重中之重。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無疑還是必須積極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並且創造民衆多種收入來源。同時也要大力推進教育改革,改善教育資源分配,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增加對教育資源的投入,保證更多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醫療改革也必須持續進行,使民衆減少醫療費用的負擔,並改善醫療服務質量。

在支持城鄉區域融合發展上,若要實現更均衡的城鄉發展,就必須要提升農村的發展潛力,實現全國範圍內的共同富裕。此外,促進城鄉間的文化融合,就要下放文化資源,支持農村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創造有利的文化交流平臺,並縮小城鄉在文化上的差距,促進社會整體的和諧。

在支持生態文明發展觀光上,中國大陸應鼓勵發展生態友好的旅遊業,推動綠色旅遊、無污染旅遊等形式,吸引遊客參觀自然景觀的同時,提升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特別中國大陸有如此多歷史底蘊的景點,應大力發展觀光,中國大陸可以利用政府優勢,藉由政策、教育、創新產品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支持生態文明的發展,並與觀光業相結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在有序對外開放上,中國大陸應當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致力於推動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並強化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中國推動有序對外開放的策略是平衡經濟發展、風險防範與市場規範,並與全球化發展進程同步,目的在於促進中國國內經濟結構升級、保障國際市場穩定,以及實現共贏發展。有序開放中的中國既可以維持自己特色,也可吸收外界特點與優點。

總之,兩會前的中國帶着些期許,就在中美長期博弈下,應當要比誰比較好,而不是把對方鬥垮鬥臭,中國2025年的發展目標當然是要建立在全面提升經濟質量、創新能力、社會民生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透過深化改革與開放,進一步實現國際競爭力和大陸內需市場的良性互動,我們應當正面看待全球發展,畢竟說人不好,自己也不會變得比較好。(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