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撥亂反正 國民黨方能振衰起蔽(陳勤浩)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6日接受本報專訪,和大家分享他再次參加國民黨黨主席選舉的想法。(趙雙傑攝)

近日,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張亞中接受《中國時報》專訪表示,他的最終目標是和平統一,而統一的核心在於心靈契合。制度層面上,在尚未合併之前,彼此應該互相尊重:臺灣有臺灣的制度,大陸有大陸的制度。未來若邁向合併,可以考慮建立「第三制度」,例如成立南海共同體,共同維護南海權益。

張亞中還主張推動「兩岸和平備忘錄」公投,並將此作爲國民黨2028大選的主軸;他若當選黨主席,將立即開啓國共對話,與北京商談治權,統一部分則需循序漸進,以水到渠成方式完成。

張亞中在上屆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曾獲得僅次於朱立倫的6萬多張黨員選票的支持。此番參選再次以推動「兩岸和平備忘錄」、開啓國共對話爲主軸。作爲在野黨,此舉是否力有所逮,功有所成,可能會受到一些質疑。然2005年連戰主席破冰登陸,簽署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的壯舉,殷鑑在前,雖說時空背景有所不同,但對於歷經十餘年三連敗後尋求振衰起蔽的國民黨來說,不管誰當選新主席,張亞中教授的方案都應被納入可行性評估方案之列。

在927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的黨主席參選人辯論會上,有些與張亞中持不同理念的參選人,在兩岸論述上仍堅持與前任主席相同或大同小異的主張和立場,讓人懷疑這些人若當選,能否正確引領國民黨的兩岸路線和政策,關係到國民黨能否重返執政,更攸關臺灣未來的安全與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

這些論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正如張亞中所批評的,一些參選者連九二共識是什麼都搞不清楚。這些人在談到九二共識時,總要帶上「一中各表」四個字。衆所周知,「一中各表」在此前歷任黨主席主事期間,從未爲陸方所接受。因爲九二共識的本義,是兩岸對國家統一,一中原則有同,對一中涵義有異,雙方求同存異,擱置爭議而達成的共識。基於此共識,兩岸才能良性互動;而「一中各表」是臺灣單方面在表述九二共識時曲意加上去的前綴或後綴,而非不少人以爲的當年兩岸同意一中涵義之各自表述。之所以要擱置這個爭議,是要在國家未進行終極統一談判之前,擱置這個敏感的「異」,才能順利推進現階段的交流發展與和平融合。否則,若一味要就一中涵義無休無止爭論下去,勢必成爲兩岸終極政治談判,這樣的結局臺灣方面願意嗎?

其二,要求陸方講清楚九二共識不等於一國兩制,把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綁在一起加以杯葛抵制。事實上,陸方早已多次說明,九二共識是1992年兩岸兩會經授權達成的爲處理國家統一前兩岸接觸協商、溝通來往事務的政治基礎;一國兩制則是陸方於上世紀80年代,先爲迎接港澳迴歸的設想、後爲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提議,兩者之間沒有等號。有些國民黨人反對用一國兩制實現和平統一,是不是希望用非和平方式來實現一國一制?還是希望永遠維持不統狀態?說到底這些人還是「統人無能力,被統不願意」的心態作祟。試問,堅持不統拒統立場符合國民黨的黨綱政綱嗎?孫中山先生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者昌逆者亡,若未來哪一天別的政黨和臺灣民衆接受了一國兩制,實現了和平統一,中國國民黨該何以自處?有人說,維持不獨不統現狀是臺灣的主流民意,國民黨要重返執政,就應順從主流民意。試問,現狀和民意是一成不變的嗎?當年堅持不統不獨只經不政的馬政府,爲何會輸掉2014、2016兩次選戰,而後來接任的兩三屆黨主席延續其三不政策,又再輸掉兩次大選,接二連三的深刻教訓還不能讓國民黨警醒嗎?

其三,抨擊大陸軍機繞臺及環臺軍演是不善意之舉。這未免陷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邏輯怪圈。應問問這些人:爲什麼2008至2016國民黨執政期間,根本就沒有大陸軍機繞臺與對臺軍演的現象,現在這些現象是誰造成的呢?賴清德2024年5月上臺以來在兩岸關係上都說了些什麼,也做了些什麼,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的三條紅線受到了誰的挑戰?這些區隔藍綠執政對兩岸和戰效應的現象,不正好成爲九二共識效能與賴式臺獨路線危險指數的最好參照嗎?

不問青紅皁白批評大陸軍機繞島及環臺軍演的人,其立場與綠營倚美抗中相差無幾,大談所謂「兩岸對話要對等尊嚴」也與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如出一轍,尤其那句「和中不舔共」很不友善的虛僞表白,更坦露其自外於中國、親美厭共的獨臺心態,這樣的人會把中國國民黨帶往何方,相信30幾萬國民黨員心中自有定見。(作者爲北京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