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海本無事 何人惹塵埃(陳勤浩)
賴清德總統13日主持「國安高層會議」,會後出面召開記者會向全民說明。(黃世麒攝)
3月14日在北京舉辦的《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週年座談會上,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發表講話表示,《反分裂國家法》的頒佈實施,在兩岸關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對保障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比較北京5年前舉行的《反分裂國家法》15週年座談會,雖然出席都是全國人大委員長,唯在宣傳上此次較爲平和低調。上次通稿稱「隆重舉行」併發行15週年紀念信封,這次沒提隆重,也沒出紀念信封;此次僅開放大陸國臺辦主任宋濤和人大委員長趙樂際的部分講話給記者採訪,上次則全程開放,解放軍參謀長的發言也能現場聆聽。
此番大陸方面以較爲平和方式舉行座談,顯示對臺總體方略成竹在胸,定力在在。在前幾天剛閉幕兩「會上」,大陸最高人民法院在「兩會」上的報告,以「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爲開頭,強調參與制定實施「懲獨22條」有關工作,並以「楊智淵案」爲例,宣示司法「以分裂國家罪定罪判刑,嚴懲不貸」。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報告,也將參與制定「懲獨22條」列爲顯要位置,表示「堅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事實上,「懲獨22條」的實施,意味着由大陸《反分裂國家法》、《刑法》、《國安法》串成的「懲獨22條」,已形成「精準反獨促統」的法理架構,大陸方面在尊重臺澎金馬地區現行法政體制的基礎上,儘可能以「操之在我」的處理方式,向臺灣人民宣導「搞臺獨就是禍害包括臺灣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犯罪行爲」的立場。
反觀臺灣方面就不消停了,「務實臺獨工作者」賴清德搶先在大陸舉辦座談會的前一天,召開高層安全會議,宣佈強化執行「反滲透法」的相關規定,還特意提到翌日將於北京舉行《反分裂國家法》座談會,頗有以「反滲透法」對撞《反分裂國家法》的意圖,賴更首度公開宣佈對岸爲「境外敵對勢力」,進一步宣揚其「新兩國論」,會後還親自舉行記者會,大力渲染所謂大陸「滲透及間諜活動」,聲稱將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處理現役軍人涉犯「叛亂、泄密、抗命」等案件,並聲稱審查兩岸宗教、文化教育等交流案件需以「去政治化」、「去風險化」爲原則,程序上要同公職人員到大陸交流一樣建立公示揭露制度。此外,賴還要求當局內政部門、陸委會等機關針對臺灣民衆申請大陸身分證、定居證等證件持續進行「必要的清查及管理」並採取調整經貿戰略應對大陸吸引臺商、深化對青年學子的教育以應對大陸吸引臺青。
賴清德此番言論和作爲,在平靜了數月的臺海掀起洶涌波濤,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稱其「臺獨」立場之頑固、挑釁對抗之猖狂,再度證明其人是不折不扣的「兩岸和平破壞者」、「臺海危機制造者」,並再次表達嚴正立場:「臺灣是中國人民的臺灣,這是不容置疑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也是不容改變的兩岸現狀。」
明眼人都知道,賴清德此番言論和作爲,意在升高對大陸的敵意,轉移執政失敗、出賣臺積電的焦點,爲其策動的對藍營「大罷免」添威壯膽,以鞏固綠營基本盤,爲2026年「九合一」選舉打下基礎。
對賴清德此番言論和作爲,陸方並不隨之起舞。因爲「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仍是陸方的最終目標,其中強調的是和平統一的前景,爭取的是統一進程有實質進展,並沒有時間表,也不是當前最迫切的任務。
相較於陸方的平和應對,賴此番言論和作爲在島內卻引來藍白陣營和各界團體民衆一片撻伐之聲。馬英九當天透過臉書發文喊話,要求賴清德「遵守憲法,收回新兩國論」與「境外敵對勢力說」,與大陸進行和平對話,不要陷臺灣人民於不義與苦難。馬英九表示,賴清德昨天召開「國安會議」後的宣佈,對兩岸關係與臺海局勢將產生重大危機與影響。第一,恢復軍事審判,民進黨昨是今非,對得起洪仲丘以及當初支持改革與人權的人嗎?第二,民衆赴中國大陸與宗教團體交流,都是法律保障的自由與權利,今天當局要限縮人民自由,必須以法律定之,否則就是行政獨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賴清德將「大陸地區」視爲「境外敵對勢力」,違反憲政規定的兩岸定位,也將兩岸關係帶向前所未有的險境,希望賴清德立即冷靜下來,遵循憲政規定,穩定兩岸關係,以安定民心士氣,有效因應當前變局。他鄭重呼籲賴清德,面對臺灣出現如此重大的危機與挑戰,應邀集朝野政黨領袖與社會賢達,召開「國是會議」,絕對不可專斷獨行,否則對臺灣內部的安定團結,對臺灣的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將會產生不可逆料的傷害。
馬英九的上述呼籲,賴清德聽到了嗎?(作者爲北京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