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避戰政略:兩岸同屬一箇中國(朱駿)

《反滲透法》的法律基礎應該來自《憲法》,賴總統身爲總統,不知道我們的憲法是「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憲法嗎?(圖/曾薏蘋攝)

賴總統3月13日拋出「中國是臺灣境外敵對勢力」的命題,激起千層浪,一定自鳴得意到不行。於是,日前接受財訊專訪,再度重申此命題,務必過足心理癮頭之心,昭然若揭。

賴總統強調,「在這種狀況下,不得已、也不得不根據『反滲透法』將中國定位爲境外敵對勢力,纔有辦法能讓國人瞭解情勢,國家體制纔有辦法根據這方向去調整;不管是修法或政策調整,目的是確保國家安全、社會安定,還有臺灣人民可以長治久安。」

《反滲透法》的法律基礎應該來自《憲法》,賴總統身爲總統,不知道我們的憲法是「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憲法嗎?賴若是說「『中共』是境外敵對勢力」,則無問題。兩岸關係超級敏感,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賴如果不知道,所擬出的政治或軍事戰略必然脫離事實基本面的支撐,終必遭致臺灣的大災難,怎麼當總統?如果知道還這麼幹,那就是惡意深沉,執意引戰,絕非臺灣人民之福。

兩岸關係照此趨勢發展下去,極具爆炸性,好比是一顆不定時的炸彈,沒有人知道何時、在什麼情境與條件下會爆炸,更恐怖的是,究竟爆炸威力多大,沒人可預設,但無論如何,一定會爆炸,而且一旦爆炸,臺灣七十幾年來積累出的建設與成果將毀於一旦,絕無僥倖。這是那門子的「確保國家安全、社會安定,還有臺灣人民可以長治久安」?心態如此,邏輯荒誕,眼中還有臺灣人民的身家性命嗎?

賴總統明白表示,「中國的產業是臺灣最嚴厲的競爭對象,再加上中國近年來對臺灣文攻武嚇,『自然而然,臺灣在美中對抗當中,沒有左右逢源的空間』。」既然如此,臺灣應該是走一條獨立自主的政治戰略之路,爲何向美國「一邊倒」?不是自我打臉嗎?早已向美國一邊倒,把自己系在美國人的褲腰帶上,還好意思自稱棋手?這種邏輯思維狀態不是嚴重的思覺失調症徵兆嗎?

賴總統指出,「因爲他(川普總統)最在乎美國對臺灣的貿易逆差,我們就優先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貿易逆差是美國人幾十年以來「脫實向虛」造成的普遍性問題,美國人對工作的態度與紀律已經生疏敗壞所致。請問,臺灣何德何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看看美國每年的貿易逆差額與積累出的國債,只要有小學算術程度就可知道,臺灣賠光外匯存底還不夠美國人塞牙縫的,賴不知道嗎?

面對關稅談判,賴總統說,「要解決對等關稅,最好就是要把分子變小,分母不變或擴大,最好的方式就是採購」。

這個說法有些不知所云,但可以合理推斷賴總統的意思就是要把臺灣的錢糟蹋到美國人身上越多越好,就是在美國人面前跪拜貼趴,供奉朝貢越多越好的意思。賴顯然以臺灣的採購額爲分母,那麼,什麼是分子?說得清楚嗎?合理的推斷只能是臺灣的外貿出超。要以此定義關稅稅率,就是要擴大采購,減少出超與外匯積累。臺灣體量小,能吞下多少美國產品?依照賴的邏輯,並考量到臺灣廠商將被迫大量赴美投資,減少臺灣出貨量,臺灣的財富就會快速萎縮,美國更會軟土深掘,吃我上癮,臺灣將更加陷入被嚴重剝削而無法逃脫的悲慘處境。

談及電力議題,賴總統說,「臺灣缺的是綠電」。當了總統,身邊幕僚成羣,難道不知道,美國核能總署認爲核能是一種零排放的乾淨能源,歐盟的規章也已將核能視爲「綠能」?只是必須有完整的核廢料處置計劃,這是政府該努力之處,自2016年迄今做了多少?還是反其道而行?

賴總統強調,「對軍人最大支持,就是給予精良設備與武器,並透過提高待遇,表達政府照顧軍人及軍人家庭的決心」。這顯然是爲了對抗境外敵對勢力而發表的說法。不過,回顧過去幾十年迄今的歷史,臺灣方面可曾獲得什麼真是世界一流的「精良設備與武器」?

若是幾十年都不曾獲致,何以在可預見的未來可以達成?一再忽略政治戰略,聚焦點於「武力抗中」,就是驅犬羊之兵以抗獅虎之師,這是「照顧軍人及軍人家庭」嗎?這樣的心態會不會產出一個完全脫離事實基本面的戰略大誤判,落入美方設定之「不對稱作戰」的陷阱?難道看不出來,美方「不對稱作戰」的說法恰恰啓發了大陸,以絕對「不對稱」之質與量的軍備優勢面對臺灣,而且,這個不對稱的優勢還在快速擴大之中?

既然知道,「『未來的整個戰場跟傳統的戰爭已經截然不同了』,精良裝備、紮實訓練,要能夠國際化並導入科技人工智慧,否則很難取得優勢」。應該知道黃仁勳前幾天才公開說過,世界級研究人工智慧的科學家或工程師中大陸人佔了50%,臺灣要在此領域「取得優勢」,豈不是天方夜譚,自欺自誤自傷而已?

蔣介石軍人出身,在1930年代江西剿共時期就提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退居臺灣之後不斷重申此意。兩岸的事態發展至今,軍事硬實力與經濟巧實力差距不斷向大陸有利的一方擴大,聚焦軍事的較量只會對臺灣越來越不利。臺灣能一搏之地只剩不以體量爲基礎、可長期不間斷持續發展的軟實力場域,這是政治與文化的領域。

臺灣面對大陸,必須儘早從軍事對抗轉換到政治戰略的博弈,才能避免戰爭,纔有「臺灣人民可以長治久安」的機會。要搞對搞好政治戰略,就必須先站對位置,這個位置就是「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事實」,去此一步即無可能。

(作者爲政大國發所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