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已開發50個AI應用 尋求併購優質資產|直擊業績會
《科創板日報》3月26日訊(記者 徐賜豪)海底撈昨晚公佈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24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427.55億元,同比上升3.1%;淨利潤47億元,同比增長4.6%。核心經營利潤爲62.30億元,同比上升18.7%。收入、淨利潤實現連續兩年增長。
截至年底,海底撈品牌共經營1368家餐廳,其中自營餐廳中國大陸地區共1332家,港澳臺地區共23家,加盟餐廳共13家。
在今日的業績會上,海底撈董事會副主席、執行董事周兆呈表示,2025年海底撈採用自下而上的開店策略,不會將開店數量列爲強考覈目標。據其透露,預計將以中單位數比例增速新開更多新店,大部分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但公司仍保持謹慎審慎態度進行嚴格審覈和評估,堅持穩健擴張。
截至發稿,海底撈報收17.62港元,上漲6.14%,市值982.98億港元。
去年開出13家加盟店,新開自營門店 59 家
海底撈營收包括餐廳經營、外賣業務、調味品及食材銷售以及加盟業務。
其中,來自餐廳經營實現收入約403.98億元,同比2023年的392.67億元僅微增2.88%;調味品與食材銷售業務也出現疲態,2024年收入爲5.75億元,同比下降27%,而2023年收入爲6.62億元,同比增長19%。
從客單價來看,海底撈仍延續此前多年下降的趨勢。2024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爲97.5元。而2020年—2023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水平則分別爲110.1元、104.7元、104.9元和99.1元。
以價換量的策略確實對海底撈的經營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財報顯示,2024年,海底撈共接待顧客4.15億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10萬人次,較上年增加4.5%。此外,平均翻檯率從2023年的3.8次/天回升至4.1次/天。
對於價格的下調,海底撈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是菜品結構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初宣佈啓動加盟業務以來,海底撈首次在公告中披露加盟店進展。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已完成13家加盟門店的審覈與落地。記者瞭解到,這13家加盟店可能涉及多種加盟模式。
海底撈在財報中表示,加盟模式實施以來,下沉市場展現出強勁需求,超70%的加盟申請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其中有不少來自縣級城市,來自加盟業務貢獻的收入爲1670.6萬元。
在今日的業績會上,海底撈高管表示,雖然加盟店數量佔比較低,但公司還會持續推進穩健的加盟模式,同時以品牌自營店爲核心運營模式。在加盟商選擇上,採用資質審覈、運營能力評估和長期發展匹配度的三輪機制,確保門店符合品牌標準。在管理模式上,採取店經理助派制,確保加盟模式對現有業務模式的互補,以保證品牌一致性和服務質量。
財報顯示,2024 年公司新開自營門店 59 家,同時優化關閉低效門店 70 家(上半年 43 家,下半年 27 家)。
針對外賣就餐場景,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海底撈外送業務推出“一人食”精品快餐。得益於以上業務開展,2024年,海底撈外賣收入增加20.4%至12.54億元。
"紅石榴計劃"推動多元化轉型,海底撈擁抱AI
面對火鍋主業增速放緩的挑戰,海底撈正通過"紅石榴計劃"開啓多元化戰略轉型。
財報數據顯示,海底撈2024年全年新開11個自營餐飲品牌共74家門店,覆蓋正餐、簡餐、快餐等全場景,其他餐廳板塊收入達4.83億元,同比增速高達39.6%,顯著高於整體營收增幅。
在今日的業績會上,海底撈CEO苟軼羣表示,在紅石榴計劃的推動下,過去一年的核心目標並非單純開設新品牌門店數量,而是建立多品牌創新機制。這一機制通過股權激勵和現金獎勵等方式激發員工創新熱情,並利用海底撈在人員管理、供應鏈能力和商業地產合作方面的能力打造多品牌供應鏈商鋪選擇能力壁壘。
以海底撈子品牌焰請烤肉鋪子爲例,據其在業績會上透露,已開設的40家門店中多數持續盈利。同時,還有3到4個品牌將在下一步推廣計劃中進入考察。
與多品牌戰略並行的,是海底撈對AI技術的佈局。
在今日的業績會上,海底撈董事會副主席、執行董事周兆呈透露,目前海底撈在AI相關的投入使用及建設中的應用數量超過50個,涵蓋了從顧客服務到供應鏈管理等多個環節,比如AI智能餐後評價系統、AI智慧巡檢系統以及AI智能體機器人。其中AI智慧巡檢系統已覆蓋所有的海底撈門店,識別準確,準確率超過95%,門店超過98%,且全年沒有差評。
此外,關於未來佈局,海底撈表示,將繼續探索多元化的經營策略,實施“紅石榴計劃”,並持續對加盟業務的探索。
此外,海底撈強調將策略性地尋求收購優質資產,進一步豐富餐飲業務形態和顧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