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松北檢察破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三難”

原標題:幫新業態勞動者追討薪資及賠償款(主題)

哈爾濱松北檢察破題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三難”(副題)

法治日報記者 張衝 通訊員 李克新 張書淳

隨着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截至2024年年底,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北區的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等新業態從業者已達3.2萬餘人,較2020年增長130%。這一羣體在促進經濟發展、便利羣衆生活的同時,也面臨勞動關係模糊、權益保障不到位、法律風險較高等問題。

松北區人民檢察院通過“法治引領、精準監督、多元共治”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構建起全方位、多角度的權益保護體系。2023年以來,共辦理新業態勞動者支持起訴案件56件,推動23家新業態企業規範用工管理,幫助200多名勞動者追討薪資及賠償款600多萬元。

督促簽訂合同

2024年3月,某外賣平臺騎手在送餐途中遭遇交通事故,與平臺就勞動關係認定及工傷賠償問題產生爭議。松北區檢察院第一時間介入,引導騎手通過平臺訂單記錄、工資流水截圖等固定證據,同步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凍結企業賬戶。

松北區檢察院第四檢察部負責人李克新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檢察官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該企業還存在快遞人員無從業保障、未繳納人身意外險等問題,一併提出監督意見。最終,法院判決企業全額支付薪資及補償金45萬元。該案入選哈爾濱市松北區工會“勞動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爲了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聚焦新業態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簽訂、工資支付、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益保障,松北區檢察院通過梳理12309檢察服務熱線、勞動監察部門移送案件,發現某快遞企業存在“借加盟協議充當勞動合同”等問題,涉及勞動者200多人。在檢察機關推動下,區人社局聯合市場監管局、總工會組成專項檢查組,對全區6家快遞企業進行拉網式排查,督促企業與230名符合勞動關係的快遞員簽訂正式合同,爲410名騎手繳納工傷保險,解決了騎手的後顧之憂。

松北區檢察院副檢察長陳始途告訴記者,爲了解決新業態用工“去勞動關係化”的突出問題,松北區檢察院建立“線索梳理—精準監督—跟進反饋”工作閉環。依託哈爾濱新區數字經濟優勢,松北區檢察院開發“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大數據監督模型”,通過抓取人社、法院、市場監管等部門數據,自動比對“社保繳納異常”“勞動爭議”等風險點。2024年6月,模型預警某即時配送平臺存在“連續3個月未爲騎手繳納意外險”問題,檢察機關立即展開調查,發現該平臺通過“層層轉包”規避用工責任,涉及騎手200多人。通過向平臺總部所在地監管部門發送跨區域協查函,推動平臺爲所有騎手補繳保險。

推動合規用工

2023年以來,松北區建立“府檢院”三方聯席會議制度,與市場監管、法院等建立了常態化的協作機制。通過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等方式,共同研究解決新業態發展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先後爲27名勞動者追回薪資300萬元,實現“審結一案、規範全域”。

針對快遞電動車“違規行駛、改裝電池”等亂象,松北區檢察院聯合交警部門開展“護行鐵騎隊”專項行動。2023年以來,轄區快遞行業交通事故率下降25%。2023年“雙11”前,針對快遞行業運營不規範,松北區檢察院聯合區人社局開展用工合規專項檢查,發現3家快遞企業存在“非正規用工,無書面協議”“業務高峰期超時加班”等問題,當場下達整改通知書,督促企業儲備應急運力、合理安排配送計劃。

松北區檢察院連續3年派出員額檢察官定點聯繫20家重點平臺企業,定期開展“法律體檢”,幫助企業排查用工風險、堵塞漏洞,整章建制,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每年國慶節前夕,召開全區新業態企業權益保障懇談會,邀請美團、京東物流等企業代表參會,通報典型案例,簽訂《勞動者權益保護承諾書》,推動企業建立“員工守護愛心基金”,爲患病、遭遇意外的騎手提供專項補助。

某快運企業負責人表示:“多虧檢察機關的精準指導,讓我們及時消除法律隱患,員工歸屬感也大大增強了。”

松北區綜治中心設立了“檢察服務窗口”,安排專人入駐參與勞動糾紛調解。2024年以來,聯合人民調解員、律師等成功化解新業態領域矛盾糾紛23起,調解成功率達75%。針對新業態勞動者維權面臨的“持續週期長、經濟成本高”等困境,松北區檢察院構建“支持起訴+檢察和解”全流程服務體系。對內,建立民事檢察與刑事檢察、行政檢察、部門聯動機制,在辦理某網約車司機王某工傷賠償案時,發現其因事故致殘導致家庭困難,在支持起訴的同時,啓動司法救助程序,爲其申請救助金1萬元。對外,與區法院共建“新業態維權綠色通道”,實現案件“立案從速、審理從快、執行從緊”,辦案週期從120天縮短至45天。

線上線下普法

根據新業態勞動者工作碎片化、流動性強的工作特點,松北區檢察院專門打造“線上+線下”綜合性普法網絡。松北區檢察院微信公衆號圍繞勞動合同簽訂、權益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等高頻問題,以情景劇形式解析法律要點,累計播放量達10萬餘次,被勞動者稱爲“便攜維權秘籍”。針對快遞行業信息泄露高發問題,松北區檢察院編印《快遞員法律風險防範手冊》,詳細列舉15種常見權益受損場景及應對措施,免費發放至全區6家快遞企業、32個菜鳥驛站,覆蓋從業人員500多人。

在線下,松北區檢察院組建由民事檢察部門骨幹組成的“流動普法團”,利用早午晚高峰時段,在快遞驛站、外賣騎手聚集點開展“晨時普法”“驛站微課堂”等活動。通過維權案例、現場答疑解惑、派送權益守護卡等方式,將法律知識送到勞動者身邊。2023年以來,累計開展“融合式”普法活動15場,覆蓋勞動者280多人次。

針對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等羣體面臨的交通事故處理、保險理賠等痛點,松北區檢察院聯合區交通運輸局、交警大隊建立“三階段遞進式機制”:崗前培訓納入從業資格考覈,重點講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平臺規則;崗中培訓結合季度事故數據,剖析典型案例;專項培訓針對惡劣天氣、節假日出行高峰等特殊時段,強化應急處置和證據保存意識。2024年“全國交通安全日”期間,聯合舉辦“網約車安全運營與法律風險”專題培訓班,邀請交警、保險理賠專家授課,在100多名司機現場參與的同時,同步開通線上直播,吸引1.1萬人次觀看。

參訓司機李某說:“以前發生事故只知道聯繫保險公司出現場,現在知道了如何固定現場證據,維護自身權益更有底氣了。”

“保障新業態勞動者權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治理課題。”陳始途說,松北區人民檢察院主動適應新業態發展新趨勢,在“靶向監督、精準監管、協同治理”上持續發力,努力爲新業態勞動者撐起法治“保護傘”,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