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仇恨同心圓 罷免案民調有誤差(魏麓宸)

在距離投票仍有段時間之時,會表明要參與者,「通常是瘋狂想罷免的」,按此表態多會是同意大於不同意。其實,這類論述安慰劑成分多過治療成分。圖爲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姚志平攝)

近日媒體公佈松山信義選區立委罷免案民調,指出該選區八成五的選民知其罷免案,表示會去投票者佔全體選民的61%(一定會及可能會),另有3%的選民表示不確定;在排除無投票意願選民後,顯示同意罷免佔57%,不同意罷免則爲37%,同意罷免佔總選民的36%,超過罷免的25%門檻。調查結果公佈後,立刻引起社會一陣熱議⋯。

有論者認爲,該項民調是先問罷免投票意願才問受訪者投票意向,在距離投票仍有段時間之時,會表明要參與者,「通常是瘋狂想罷免的」。按此表態多會是同意大於不同意。其實,這類論述安慰劑成分多過治療成分。

就罷免戰的選戰模式而言,先問投票意願再調查投票意向,是相當合理的問卷設計。主因即在於罷免的核心是在「仇恨」動員,誠如有論者所說,在此時此刻會表明要參與者,即與那些「瘋狂想罷免的」脫不了關係,但罷免的程序本身即這些仇恨值高者、欲罷不能者以散播仇恨、負面訊息的方式,擴大其同心圓的過程。

其中,圓的最內圈爲領銜人與團隊成員,爾後依序爲一階段參與者、二階參與者,再到出門投票者;然而在此仇恨同心圓擴散的同時,自然會因多方因素,而喚醒另一批厭惡此仇恨同心圓者,這些人在罷免投票環節即會成爲投不同意票者。

如何準確找出罷免仇恨同心圓與厭惡罷免同心圓者?就如前述所言,罷免本身即是由「仇恨值」而起的非常態性選舉,一般而論此類選舉民衆投票動機原本不會太高,且其候選人僅被提案人,過程又是仇恨的對抗,使得厭惡政治鬥爭的中間選民更不願參這渾水。

在這種情況下,如調查是以全體選民爲主,卻不進行過濾,即有可能出現參雜過多高度不確定結果地問題,因此先調查投票意願,再調查有意投票選民的意象纔是合理操作。並由此找出其中的仇恨同心圓者與厭惡此仇恨同心圓者。

當然,這項民調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即在於2024選舉中投徐巧芯者,有22%同意罷免徐巧芯。而就願意投票者的政黨傾向進行調查,傾向民進黨者有91%同意罷免,其餘依序爲國民黨6%、民衆黨28%、中立61%,及其他政黨傾向的73%。

在此先不探究爲何國民黨有6%同意罷免及民進黨有6%不同意罷免;而就2020至2024的政黨票結果與認同民調,得合理推測「其他政黨」的欄位多爲泛綠的時力與基進黨所組成,因此也不多加討論。

徐巧芯罷免案的關鍵問題在於民衆黨支持者及中間選民的態度,民衆黨作爲當今立院國民黨高度合作的盟友,如今卻有近三成者表態支持罷免,而與民衆黨支持者屬性相近的中間選民,更有6成表態支持罷免,可見得徐巧芯的中間選票有大量流失的跡象,這點國民黨中央與徐巧芯本人皆需警惕在心。

撇除受行政院及民進黨團說服的中立選民,中間選票及民衆黨票之所以會大量流失,是在於徐巧芯的政治風格上。徐巧芯上任立委至今,以「打綠第一先鋒」、「鬥雞(蜜獾)」的姿態呈現於民衆眼中,但她受到耳語傳播的點,即在於帶有「粗俗」的舉止。如先前在委員會中比「阿達」的動作與對媒體比中指等等,這可能是徐巧芯流失中間選民支持的主要原因。松山信義區傳統上被視爲是文教區,而徐巧芯頻繁在媒體上比不雅動作甚至爆粗口,與該選區的屬性可說是頗有違和,在此之下引起選民反感甚至厭惡,並反映在本次傾向民衆黨及中立選民的態度。

所以,徐巧芯應作的即在於風格上的調整,她可以保持原先嗆辣強勢的政治風格,但在言行上必須注意用詞以及避開爭議動作,只要在此稍作調整,應可降低民衆黨選民及中立民衆對於罷免的投票意向。

對於藍營人士以「多數藍軍選民仍尚習得罷免戰的應對策略,因而表態率較低」,做爲評論該民調結果,相比泛綠選民,藍軍選民對於罷免戰確實沒那麼熟悉,但就此民調顯示,具投票意願者佔61%。高於謝國樑罷免案的50.44%、陳柏惟罷免案的51.72%,以及林昶佐罷免案的41.93%,甚至高於2022九合一選舉的60.08%的投票率。此情況下,較具投票動力的選民理應完全表態。因此,國民黨先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多想想如何解決民調所呈現的問題,這纔是當務之急。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助理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