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署明家訪! 花蓮光復89戶災民何去何從 縣府:研擬遷村

花蓮縣府指出,光復鄉大平村、大同村難以恢復,已向中央爭取中繼宅及研議遷村計劃。本報資料照片

花蓮光復鄉在馬太鞍溪堰塞湖洪水重創後,災後重建進入關鍵階段,重災區大平村與大同村共89戶居民的去留問題成爲焦點。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是否遷村牽涉層面廣、影響深遠,是「複雜問題」,需長期討論與共識,中繼屋可先興建,作爲臨時安置方案。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水重創光復鄉的大平村、大同村共89戶因地勢低窪受創嚴重,即使清除淤泥也很難恢復原有的居住功能,花蓮縣府坦言當地已不具居住條件,將研擬遷村規畫。

季連成指出,目前光復鄉堤防長達2860公尺,採三道防線設計,包括剛網、噴漿與加深河道容水量的臨時措施。若非連日豪雨超過200毫米,安全應無虞。

國土署則表示,明天開始針對89戶受災居民展開逐戶家訪,瞭解安置意願及實際需求,目前已完成8戶訪談,其餘81戶將陸續拜訪。國土署強調,遷村評估除考量距離與地質安全外,也會充分尊重居民的生活習慣與社區連結。

季連成進一步指出,遷村並非強制措施,將以尊重各戶意願爲前提;至於中繼屋的興建,也不可能分散各處,而會統一規畫在同一區域,方便管理與生活重建。他強調,只要居民意見取得共識,地點就能確定,中央將全力協助地方政府推動重建。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右二)表示,光復鄉89戶是否遷村牽涉層面廣、影響深遠,是「複雜問題」,需長期討論與共識,中繼屋可先興建。記者王思慧/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