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8成境外交易虛擬資產、政府管不到?彭金隆:符合法規亦可納管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 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於立法院財委會10月30日針對《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及其相關子法修訂暨建立完善監理架構之進程進行專題報告,立委提出,臺灣國內7~8成民衆使用境外虛擬資產交易平臺,但這些境外平臺至今無法納管,是否審查標準不透明?對此,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回應,現在登記制規範很清楚,業者皆可提出申請,此外,未來專法上路後,會規劃類似電子支付業者的信託保管資產機制保障消費者權益。

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登記制合格的9家業者中不見境外業者,但國人有約8成在境外交易,政府無法監管,立委黃珊珊也質疑是否登記流程不明確,導致境外業者申請後超過一年無法過關?彭金隆表示,目前登記制依規定執行,未來專法將進一步明確對於VASP業者的相關標準,包含資本額門檻規範等,並採行分級納管機制,金管會審查流程公平且公開,鼓勵合法業者進行登記,並沒有排除境外業者,未來境外交易平臺若願遵循我國法規,也能適用並接受金管會監理。

彭金隆表示,VASP業者不是金融機構,但是會用類似的規格監管,有借貸等類似銀行業務的開放,這也是爲什麼專法要建立資本適足、消費者保障等機制,未來VASP也會比照電子支付有信託的方式來管理。此外,是否建立類似存保機制的部分,相關機構的退場機制也會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