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打電話給親生母親:“我有能力養活你了,您不要打工了。”
一次,成名後的郭麒麟打電話給親生母親:“媽媽我去接您回來吧!我現在有能力養活你了,您不要再辛苦地打工了。”郭麒麟的母親名叫胡中惠,郭麒麟4歲那年,胡中惠與丈夫郭德綱離婚,隻身離開了中國,前往日本謀求發展,郭麒麟便跟隨父親一同生活。多年後,胡中惠始終是一個人,在日本生活還算可以,畢竟她也算是事業型的女強人,只是心裡一直空落落的,離婚後,她沒有再成家,或許是對婚姻不再抱有幻想。另一邊的郭麒麟呢,不知道父母爲啥要離婚,但他心裡始終對母愛有着非同一般的渴望,小小年紀沒了母親在身邊,確實可憐,任誰看見了都覺得心酸。可郭麒麟從未訴說過自己的委屈,只是一個勁兒的默默心疼在外漂泊的母親,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功成名就,一舉將母親接到自己身邊生活,不再奔波操勞。郭麒麟的日子,從小就過得不容易,不是因爲郭德綱不疼愛這個前妻生的兒子,而是因爲郭德綱也是窮苦人家出身,傾向於先苦後甜,因此對郭麒麟要求十分嚴格。這一點,在德雲社的弟子們心裡都一清二楚,說起那些往事兒,郭麒麟心中要說沒有任何委屈,那就是“撒謊”。郭麒麟如何評價自己的父親郭德綱?在面對衆人詢問的時候,他脫口而出一個詞彙,卻暴露了他的高情商以及高智商——仰望。郭麒麟稱讚自己的父親是天才中的天才,也是自己生活中最爲重要的人之一,更是自己相聲事業的導師和榜樣。這個回答贏得了衆人的一致好評,可同時,也暴露出了一個問題,郭麒麟與父親郭德綱的感情並不算深厚,仰望一詞透露出了情感領域的生疏……郭德綱對待郭麒麟的教育,堪稱是魔鬼中的魔鬼,用一個詞形容,那便是嚴苛。6歲開始,郭麒麟開始跟隨父親學習相聲,當時郭麒麟師兄弟們衆多,生活還不算好過,郭德綱算是一個人養活一大家子。在郭德綱心中,他的那些徒弟就和自己個兒的兒子一個樣,因此,他對待徒弟們雖然嚴厲,有時候卻也是“慈父”,而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郭麒麟,比徒弟還要嚴苛的多。師兄弟們吃飯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小板凳,碗裡還能經常見到紅燒肉,吃的那叫一個香。而郭麒麟呢,沒有資格和師兄們平起平坐,甚至連一張椅子都沒有,只能坐在樓梯上,就着眼淚,吃着只有青菜的大米飯。學習相聲時,郭麒麟若是說錯一句臺詞,就可能被郭德綱當衆訓斥,一點面子都不留,而若是演出效果不好,還有可能直接被趕下臺。這一切,在外人看來,都有些不能理解,那畢竟是郭德綱的兒子,爲什麼要如此嚴厲呢?看看郭麒麟現在的成就,或許也就恍然大悟了,因爲郭德綱始終堅信一句話:嚴師出高徒。可他同時,也忽略了極爲重要的一點,在事業方面,郭德綱確實是兒子郭麒麟的師傅,但在親情方面,他也是郭麒麟的親生父親。這樣嚴厲的行爲,雖然讓郭麒麟在後續獲得了成功,可卻無法彌補郭麒麟心中對母親的缺失,以及對父愛的渴望。郭麒麟自己都說,相較於和父親郭德綱一塊兒說相聲,自己更喜歡和于謙大爺在一塊,原因是什麼?郭德綱太過於剛硬,嚴厲,而於謙卻十分和藹可親,慈眉善目,尤其是一件事情,讓郭麒麟現在也無法釋懷。郭德綱和王慧再婚之後,生下一個兒子,對這個小兒子極盡寵愛,扮演了慈父的角色,這讓郭麒麟心中很是羨慕。而弟弟那句“這是我家,你來幹嘛”,直接讓郭麒麟愣在當場,自己在家中生活了多年,卻沒有一間自己的屋子,甚至連個牙刷都沒有……而在於謙家中,郭麒麟似乎就是于謙的親生兒子,于謙的孩子看到郭麒麟來家裡,會一臉微笑地打招呼,來上一句:“哥,你回來了!”總而言之,郭麒麟對父親郭德綱很是感激,卻唯獨少了幾分親近,不過,對於母親胡中惠,郭麒麟卻始終希望她能夠回來,讓自己這個做兒子的盡一盡孝道。因此,在郭麒麟成名後,能掙錢後,他立刻就給母親打去了電話,這纔有了開頭一幕,胡中惠聽到之後,心中五味雜陳,對於兒子,她心中是虧欠的,愧疚的,也是欣慰的,感動的。2019年,胡中惠終於回到中國,與兒子郭麒麟團聚,二人還有長長的時間互相陪伴,母親有時間將虧欠慢慢彌補,兒子有時間慢慢盡孝,一切都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