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支臺師大哨角隊成軍開箱 北港媽祖出巡吹響不凡號角

臺師大管樂團成員以不同的哨角樂器吹響出迎媽祖號角,讓人耳目一新。記者蔡維斌/攝影

哨角在媽祖出巡是重要的開路陣頭,北港「威震團」哨角隊成立於康熙33年(1694年)與朝天宮建廟的同時,相傳是一名秀才起名爲「如天雷之震」含意,是雲林縣最古老的哨角隊,300多年來造就不少哨角藝師,爲傳承古老藝陣,笨港文教基金會結合知名臺師大管樂團,編曲重奏哨角2.0今在朝天宮開箱,格外引人注目。

朝天宮董事長蔡詠鍀表示,哨角隊在媽祖出巡行列扮演開路先鋒角色,宗教上有驅魔、避邪含意,每吹起宏亮威嚴的號角聲,便知媽祖已到來,在國家文化記憶庫中記載,相傳北港「威震團」哨角隊成立於康熙33年(1694年),與朝天宮創廟同年,是北港媽祖出巡開路護駕的重要陣頭,隊名據傳是由一名秀才起名,有「如天雷之震」之意。

笨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俊宏也指出,北港哨角歷史悠久,培養許多名師,其中以被譽爲國寶級的哨角大師魏幼謙更是國內少見從吹奏到編曲傳藝,甚至擁有一手哨角製作的好工藝,可說是國內等級最高的哨角師父,爲承襲北港珍貴的哨角文化,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獲朝天宮支持,與臺師大管樂隊共同推動哨角2.0,讓傳統與現代結合,吸引更多年輕人學習。

吳俊宏表示,10多年知名的臺灣師範大學管樂隊每年應笨港文教基金會請到北港巡演,與北港結下不解之緣,尤其領隊的臺師大音樂系教授葉樹涵,推動地方文化不遺餘力,同意共同推動「哨角2.0」計劃。

臺師大管樂隊以臺灣聞名世界的管樂器製造技術,搭配職業樂團等級的編曲老師,及受過專業演奏技術訓練的青年音樂家組成一支「新哨角隊」,以獨特哨角樂器和吹奏技巧,吹出不凡的號角,今天在朝天宮前開箱,演出兩首曲目,預定在本週三北港媽祖出巡當天,首度亮相演出。

臺師大教授葉樹涵指出,爲哨角2.0編寫兩首曲目「角迎聖門」具號角恭迎媽祖聖駕之意,另一首信號曲《享於克誠》是取自日治時代總督給朝天宮的贈匾,象徵北港媽祖文化世代承襲之意,期待這兩首國內少有透過專業編曲的哨角樂曲,帶給大家耳目一新之感。

臺師大管樂團教授葉樹涵爲2.0哨角推出兩首別具意義的曲目。記者蔡維斌/攝影

北港具三百多年曆史的威震團哨角隊每逢重要廟會節慶都出團吹奏迎神。記者蔡維斌/攝影

笨港文教基金會和臺師大管樂團在北港朝天宮支持下推動哨角2.0,由專業樂師吹奏哨角曲目,今天在廟前開箱首奏。記者蔡維斌/攝影

笨港文教基金會和臺師大管樂團在北港朝天宮支持下推動哨角2.0,由專業樂師吹奏哨角曲目,今天在廟前開箱首奏。記者蔡維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