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OTA平臺“效率戰”升級,低佣金率改寫全球競爭格局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王楠】在DeepSeek以低成本、高效率在全球AI領域掀起風暴的同時,中國文旅行業也上演了一場類似的“效率革命”。近期,Booking、Airbnb、Expedia、攜程等國內外主要OTA平臺相繼發佈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綜合來看,各家營收大多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國內OTA平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僅爲國際巨頭三分之一左右的綜合佣金率,達成了與國際巨頭持平的交易規模(GMV),展現出了更高的經營效率。

資料顯示,OTA平臺作爲旅遊行業匹配供給與需求的第三方服務商,其收入來源主要是幫助商家達成交易從而收取的佣金。因此,佣金率成爲衡量OTA平臺經營效率、影響平臺與商家關係的一項重要指標。

根據Booking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總收入爲237.39億美元,交易額爲1655.8億美元;Expedia2024年總收入爲136.91億美元,交易額爲1109.21億美元;Airbnb2024年總收入爲111.02億美元,交易額爲818億美元。由此計算,三家綜合佣金率分別爲14.3%、12.3%、13.6%。國內平臺來看,攜程2024年交易額爲1.2萬億元,淨營收爲533億元,綜合佣金率爲4.4%,而國際OTA巨頭的綜合佣金率均在13.5%以上。另一家國內OTA平臺同程,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爲131.06億元,GMV爲2010億元,綜合佣金率爲6.5%,亦不足國際巨頭一半。這種低佣金率下的高效率,不僅體現了國內OTA平臺的強大競爭力,也爲中國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國內OTA平臺之所以能夠在佣金率遠低於國際巨頭的情況下,實現同等體量的交易規模,背後有多重因素支撐。

首先,國內旅遊業市場競爭更爲激烈。與國外在線旅遊市場相比,國內在線旅遊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市場分散,競爭更爲激烈。衆多OTA平臺以及內容平臺、本地生活平臺等新玩家的涌入,使得降低佣金成爲平臺吸引商家、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手段。

其次,國內OTA平臺在運營成本上具有顯著優勢。國外OTA平臺多爲跨國經營,需要投入更多研發資源用於本地化改造,並面臨更多地區不同的監管挑戰,導致其綜合成本高企。而國內OTA平臺受益於國內勞動力紅利以及巨大單一市場的規模效應,能夠實現更低成本的運營。這種成本優勢使得國內OTA平臺能夠以較低的佣金率維持平臺的健康發展。

此外,國內OTA平臺在應用新技術方面也更爲積極主動。以攜程爲例,該平臺通過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用戶決策效率,還降低了人工服務成本。攜程推出的智能客服系統能夠自主回覆大部分諮詢問題,售後服務自動化率超過70%,大幅提升了服務效率。同時,攜程還利用AI內容激發用戶出遊意願,實現定製化服務,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和平臺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OTA平臺的這種低佣金率、高效率的經營模式並非孤例。在國內外賣行業中,美團、餓了麼等平臺同樣以較低的佣金率實現了更大的GMV。與國外外賣平臺相比,國內外賣平臺在運營成本、技術應用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從而能夠以更低的佣金率吸引商家入駐,提升平臺交易量。

“近年來,國內在線旅遊平臺的競爭邏輯發生根本性轉變。過去以‘佣金戰’爲主導的粗放式增長模式,正被‘效率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路徑所取代。”一位旅遊行業資深觀察者表示。

在行業早期,低佣金策略曾是OTA平臺快速搶佔市場的利器。通過大幅壓低佣金率,平臺以犧牲利潤空間爲代價,迅速聚合酒店、航司等供應鏈資源,實現規模擴張。但這種模式逐漸顯露弊端:一方面,持續的價格競爭導致平臺與合作伙伴利潤雙降,部分中小商家陷入生存困境;另一方面,過度聚焦佣金博弈,造成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難以突破,更使平臺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隨着旅遊消費升級與數字技術革新,頭部平臺開始以"效率戰"重構商業模式。技術創新成爲核心引擎,通過AI算法優化供需匹配、動態定價系統提升資源利用率;精細化運營覆蓋全產業鏈,從智能客服到行程規劃,深度挖掘用戶全生命週期價值;收入結構多元化則突破佣金依賴,會員服務、數據賦能、營銷解決方案等增值服務佔比持續提升。

這種轉型不僅讓平臺與商家形成"降本增效"的利益共同體,更推動行業向"服務溢價"競爭升級。據業內分析,當前國內OTA平均佣金率較國際同行低30%-50%,但通過效率提升創造的邊際收益正成爲新增長點。在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這種以技術驅動、效率優先的發展模式,或將重塑中國在線旅遊生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