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法人估貨櫃運價恐再度走疲 德魯裡看下半年供需平衡減弱

▲國內法人估貨櫃運價恐再度走疲。(圖/取自紐澤西港務局官網)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上週五上海航運交易所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雖然報美國線運價有上漲,但國內攬貨業則指出,美西線每大箱(40呎櫃)已跌至成本價,美東線也有下修;昨(14)日國內長期追蹤航運股的一家法人則出報告指出,關稅豁免期過後,多數國家將開始適用於較高的關稅稅率,加上第四季開始進入需求淡季,運價走勢恐再度走疲。

英國著名海運諮詢機構德魯裡(Drewry)上週四則預計,下半年貨櫃船運供需平衡將再次減弱,這將導致即期運價下降;該機構並指出,費率變化的波動性和時間將取決於川普未來的關稅以及與美國對中國船舶實施處罰相關的運力變化,這些都是不確定的。

著名的國際貨運預訂和支付平臺Freightos與數據供應商SONAR則指出,預計7月份航運活動的任何潛在激增都將減弱,因爲距離關稅暫停到期的時間很短。

國內法人分析,美西線運價持續走跌並逐漸朝損平點邁進,加班船已陸續退出,有利運價止跌回穩。歐洲線方面,由於無關稅影響、加上需求開始進入傳統旺季表現,運價走勢多呈現上漲,惟近期漲勢已見趨緩跡象。

整體而言,關稅豁免期期間貨主搶運潮已過,今年第三季旺季美國線運價漲勢動能恐將受限。關稅豁免期過後,多數國家將開始適用於較高的關稅稅率,加上4Q25開始進入需求淡季,運價走勢恐再度走疲。

此外,近期紅海商船被攻擊事件再起,由於目前多數歐洲線仍採取繞道好望角,故攻擊事件對於運價激勵效果。考量第三季受到關稅政策影響,旺季運價漲勢動能恐受限,第四季進入傳統需求淡季,運價將再度面臨走跌壓力,對相關個股維持中立建議。

SONAR與Freightos在更新訊息中表示,美國關稅政策的最新發展引起了人們對海運運費的極大關注,標誌着航運動態的重大轉變。

川普最近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將暫停對幾個美國貿易伙伴徵收互惠關稅的時間延長至8月1日。這一延期爲即將到來的關稅上調提供了短暫的喘息機會,併爲旨在減少或完全避免關稅上調的談判提供了額外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對中國的現有關稅將保持不變,直到8月11日到期。這一停頓微妙地影響了國際航運活動的總體數量和方向。

在預期的關稅上調之前,已經觀察到來自各國的大量貨物,特別是來自中國的貨物,因爲之前的關稅水平高達145%,類似於禁運。這種預先裝載導致美國海運進口在4月和5月整體下滑,跨太平洋集裝箱運價保持穩定,有時由於承運人的戰略空白航行而下降。然而,預計7月份航運活動的任何潛在激增都將減弱,因爲距離暫停到期的時間很短。

從亞洲到美國西海岸的跨太平洋現貨價格明顯下降,在截至7月4日的一週內下降了8%,自每大箱3124美元下降至2390美元。這比三週前的價格下降了60%,當時的價格高達6000美元。

同樣,自6月中旬以來,東海岸的運價下降了30%,降至每大箱4900美元,儘管仍高於3月至5月的水準,這反映出與西海岸更快的運輸選擇相比,這條航線的運力增加有限。

就運力調整而言,航運公司正在做出戰略決策,以應對需求下降和運價下降。 計劃中的一般運價上調(GRIs)已被放棄或降低,許多船公司選擇取消運力,試圖穩定市場狀況,阻止運價下滑。這種戰略性減少船舶可用性的目的是使運力與需求下降保持一致,並防止運價進一步惡化。

歐洲航線的運價受到旺季需求相對穩定以及主要貨櫃樞紐持續擁堵的影響。儘管總體需求合理,但由於船隊持續增長和亞洲-北歐航線的大量定期運力,運價仍低於去年的峰值。據報導,即使在典型的旺季增長期間,船公司也計劃減少預定運力,以穩定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