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品牌困境與轉型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在行銷領域,有一條鐵律:品牌不是永恆的,唯有不斷進化,才能存活。政治亦然。
國民黨,雖在大罷免後士氣回升,但是尚未走出被邊緣化的危機。日前的國民黨主席競選辯論會中,三位候選人——張亞中、羅智強、鄭麗文——分別提出自己的藍圖,但在宏觀的品牌戰略視角下,國民黨仍像一家面臨數位轉型困境的老企業。
國民黨的處境,既像手機霸主Nokia,也像底片王國Kodak:曾經擁有壓倒性優勢,卻在市場鉅變中反應遲緩,最終失去主導權。
Nokia曾稱霸全球,但智慧型手機來襲時仍執著於舊系統,錯失轉型良機。國民黨亦然,面對世代更替與價值轉變,仍用上一世代的語言與策略。昨日辯論會上,張亞中強調恢復「國統綱領」、重提兩岸和平主軸;羅智強則談團結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鄭麗文主張制度創新與影子內閣。三人雖各有亮點,但對年輕選民來說,這些語言依舊熟悉而缺乏新鮮感。從品牌的角度,國民黨的內部困境跟當年Kodak的處境很像。
早在1975年,Kodak就發明了數位相機,卻因害怕衝擊自家底片業務而將創新雪藏。國民黨同樣擁有龐大組織資源,卻因害怕觸動傳統支持者,不敢在兩岸論述或世代改革上做出果斷決策,結果在民進黨與民衆黨夾擊下日益邊緣。
1997年,瀕臨破產的Apple迎回Steve Jobs。他做三件事:砍掉70%產品線、聚焦核心;推出「Think Different」品牌願景;再以iMac、iPod、iPhone改變遊戲規則。
國民黨若要轉型,也必須「砍」。不只在政策上聚焦,更要集中資源於「兩岸和平」與「經濟繁榮」兩大主軸,讓選民清楚理解「藍」的新定位與願景。昨日辯論會中,有候選人強調要從「選舉機器」轉爲「政策政黨」,這個方向若能落實,正是「砍掉雜音、聚焦核心」的第一步。
上世紀末,奢侈品牌Gucci曾因設計老化、內鬥與形象崩壞,幾乎走到破產邊緣。直到Tom Ford接手,品牌才被徹底翻新:他以前衛設計吸引年輕消費者,同時清理冗餘產品線,將Gucci從「老牌貴族」重塑爲「前衛時尚」代名詞。這場轉型,不只是產品更新,更是品牌精神的再定義。
國民黨也需要類似的翻新,不只是推出新政策,而是重新與選民建立情感連結。國民黨必須用新的敘事方式與年輕世代、都市選民互動,例如政策體驗、在地活動、數位社羣經營,讓支持者覺得「參與國民黨,是一種帶有希望的生活方式」。
綜合這些案例,國民黨的品牌轉型可分三步:
第一,定位轉換:不再只是「反民進黨」,而是主動提出「和平、穩健、繁榮」等正面願景,重新定義「藍」的價值。
第二,組織重塑:勇於重整資源、拆解舊結構,建立透明制度與公平提名、合作機制,擺脫內耗,讓資源集中於核心戰場。
第三,情感重建:從短期動員轉向長期基層黨員和社羣經營,讓支持者不只是投票,更是參與一場充滿希望的藍營文化運動。
Apple能起死回生並改寫遊戲規則,Gucci能脫胎換骨再次崛起,國民黨如果抓住機會,也能,而不致如Nokia、Kodak一樣,被時代拋下,成爲商學院的經典失敗案例。(作者爲國際傳播品牌戰略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