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強化次世代通訊科技 預計6年投入270億開拓發展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21)日召開第15 次委員會議,會中針對「次世代通訊科技發展方案草案」進行說明,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預計2025至2030年內投入270億,攜手產官學共同發展,加速臺灣通訊產業的佈局。(本報系資料照)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21)日召開第15 次委員會議,會中針對「次世代通訊科技發展方案草案」進行說明,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預計2025至2030年內投入270億,攜手產官學共同發展,加速臺灣通訊產業的佈局,預計發射2+4顆臺灣自主開發之衛星,並與國際大廠合作同時逐步建構臺灣國家隊,落實總統賴清德提出之「競逐太空」願景,促進國家數位科技發展與提升民衆社會福祉。

據瞭解,行政院於2024年10月召開「衛星通訊產業策略會議」,會後國科會彙整與會專家與業界先進建議,協同經濟部、數位發展部、教育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及國家太空中心,研擬具體的次世代通訊科技發展方案,以強化我國通訊產業既有優勢與未來競爭力。

國科會提到,爲達成此願景,制定三大策略主軸,包含促進關鍵應用服務落地、建構實驗網加速技術研發與試煉、強化產業生態系跨部門協作,搭配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劃,與新興科技計劃推動,協助我國業者切入服務商特有技術規格,發展包括通訊晶片、關鍵零組件與通訊系統等產品,除提升我國次世代通訊技術自主性,同時加強法規、人才培育,建構國內完整生態系。

吳誠文表示,寬頻衛星與6G海陸空通訊整合等重要技術發展,未來將在智慧城市、物聯網應用、行動通訊產業等領域,扮演關鍵角色,我國需要持續投入次世代通訊科技,以延續我國產業既有優勢,並進一步提升國際決策影響力。

吳誠文提到,臺灣第一顆自制衛星福衛8號預計10月升空,而在未來的次世代中,臺灣將成爲科技之島,攜手輝達、鴻海、臺積電等各大廠,共同推動臺灣AI基礎建設,並投資AI工廠,而該工廠,不僅做硬體設備,各式軟體、服務系統也將一同發展,確保臺灣在智慧製造方面保持領先、獨步全球,未來將積極開發內需市場,讓產業界更有意願投入組成國家隊。

而除了AI科技發展,農業部農業科技園區,也積極推動農業轉型與永續經營,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主任謝勝信表示,未來園區持續在智慧、韌性、永續、安心的主軸上,透過導入研發量能、落實科研成果、串聯農漁民與青農等措施,結合企業資源建構與臺灣農業緊密結合、完整且具有韌性的產業鏈,溶實農業科研成果產業化,打造農業創新引擎,爲臺灣農業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