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福衛八號首顆衛星啟運赴美 華航協運助力臺灣太空產業升空

我國首個自制衛星星系「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簡稱福衛八號)」正式啓動發射前的關鍵步驟。首顆衛星(FS-8A)日前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TASA)啓運,由華航777F貨機負責運送,於8日晚間順利起飛前往美國洛杉磯,後續將送抵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由SpaceX執行發射任務。

福衛八號是臺灣第一個由國內自主研發、製造與整合的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6顆具1米原始解析度、2顆爲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衛星將自今(2025)年起逐年發射,預計2031年完成布建。相較2017年升空的「福衛五號」2米解析度,福衛八號影像清晰度與觀測頻率皆大幅提升,將強化臺灣在全球遙測資料市場的能量。

總統賴清德日前宣佈,福衛八號命名爲「齊柏林衛星」,向已故導演齊柏林致敬。賴總統表示,齊柏林以空拍鏡頭讓世界「看見臺灣」,期盼同名衛星能延續這份精神,「飛得更高、看得更廣」,讓科技成爲守護臺灣的新視角。

國科會主委兼TASA董事長吳誠文指出,全球太空產業正快速崛起,從低軌衛星通訊、遙測應用到太空資源探勘,太空科技已是全球經濟新引擎。預估至2035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將達1.8兆美元。臺灣憑藉資通訊、精密機械與電機產業優勢,應以國家太空計劃爲核心,累積產學研能量、取得飛行履歷(Flight Heritage),帶領國內業者共同進軍兆元太空市場,強化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

TASA主任吳宗信補充,福衛八號計劃自2019年啓動,歷經關鍵設計審查、組裝與環境測試等嚴峻挑戰,在三任計劃主持人及團隊接力努力下順利完成。齊柏林衛星自制率高達84%,包括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姿態與軌道控制次系統等關鍵元件均爲國內研發,堪稱「臺灣隊」的重要里程碑。

他進一步指出,福衛八號不僅象徵技術自主,更肩負推動國內產業跨入太空領域的關鍵任務,計劃共與33個產官學研單位合作。若衛星順利運行,合作伙伴可透過任務成果驗證技術成熟度,爭取國際商機。

此次運輸任務由華航承攬,貨運團隊具備多年高科技與精密設備運輸經驗。華航指出,此次負責載運的衛星主體及配件總重逾11噸,屬高敏感性貨物,運送全程採高標準避震與溫控作業。衛星固定於6個大型貨盤,裝卸皆使用避震墊避免震動,航班規劃亦避開亂流區,確保衛星在滑行、起飛、巡航及降落階段的安全。

華航長期承擔我國重大科技與醫藥運輸任務,曾運送半導體光刻機、封測設備及COVID-19疫苗等高價值貨品,併爲臺灣首家通過IATA醫藥冷鏈運輸認證的航空公司。此次再度協助國家太空中心完成福衛八號運輸,象徵國家科技與民間能量再度成功結合,爲臺灣太空產業開啓嶄新篇章。